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满意度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选取我院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评判标准:护理干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
结论循证护理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率与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循证护理;效果;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姚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及满意度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09.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由冠状动脉长期持续性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坏死病症,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因有嗜酒嗜烟、长期从事于重体力劳动、情绪不稳定、饮食不规律等,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突发性强烈的胸骨刺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发热呕吐等[1]。
患有该病后,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与身心健康,所以,在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护理期间实施常规护理与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比对与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选取我院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3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42-85岁,平均(63.5±11.2)岁。研究组3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43-85岁,平均(64.0±11.6)岁,各项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详细护理内容如下:
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成立循证护理小组,依照循证护理原则,对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查阅资料的形式进行求证,而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评判查阅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待找到解决途径后,便可拟定护理计划。
②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死率很高,致使患有该病后,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且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的不良心理状况,所以,当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以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为患者讲解该病治疗的健康知识,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首先,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包括有抢救成功率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其次,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指标,包括有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文中数据均以通过SPSS 22.0软件的计算,计数资料表示为[n(%)],用χ2进行检验,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 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0%,P< 0.05,见表 2。
3讨论
伴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转变,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该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焦躁不安、频死感等不良现象,该病发病较为突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扩大患者的梗死面积,严重损伤其心脏功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在若在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则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循证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前者的医护人员可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为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该护理模式中,医护人员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可进一步强化其专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以此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依据本文的研究数据显示,实施循证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率与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贺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128.
[2]黄桂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8):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