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样本100例。
丙硫氧嘧啶用于对照组患者中,甲巯咪唑用于治疗组中,对比两组治疗方案对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甲状腺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后者在改善甲状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且后者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亢;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肝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引用格式:谢良波.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100+103.
0引言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使得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与代谢亢进过程中,引起进食多、出汗、心悸、体重减少等症状,且部分患者还合并其它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
目前,甲亢在治疗过程中,通常应用药物治疗,以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药物最为常见,而不同药物药效不同,临床存在较多争议[2]。本次研究针对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在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筛选病例,抽取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200例开展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在19-76岁之间,平均(47.44±10.22)岁,病程3-15个月,平均(9.25±5.37)个月,平均(22.59±1.28)kg/m2。
治疗组(100例):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47.50±11.01)岁,病程3-16个月,平均(9.51±5.17)个月,平均(23.24±1.38)kg/m2。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无意义(P>0.05)。
本次研究我院伦理会已批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甲亢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并将合并恶性肿瘤者、肝功能异常者排除。
1.2方法。到院后,病情明确,均实施针对性治疗,即对照组用丙硫氧嘧啶(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82)治疗,治疗组用甲巯咪唑(Merck KGaA,注册证号H20171155)治疗。
对照组用药方式:口服,每天300 mg,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甲状腺指标恢复正常后,逐渐减量,维持每天50-100 mg。治疗组用药:口服,每天30 mg,等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指标正常后,逐渐减量。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分析指标。
1.3分析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方案对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包括出汗、心悸、体重减少、便次增多等,参照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分,分0分、1分、2分、3分,症状从无到重,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3-4]。
甲状腺指标含TT3、FT3、FT4,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用血清分离仪(上海飞鸽),离心10 min,用甲状腺功能仪(贝曼库尔),在化学发光仪下检查以上指标。
1.4统计学分析。本文数据选SPSS 21.0软件处理,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指标为计量资料做t检验、以(±s)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做χ2检验,以%表示,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甲状腺指标比较。甲状腺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 2。
2.3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白细胞减少1例、肝功能异常2例、皮肤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5/100);对照组:白细胞减少5例、肝功能异常6例、皮肤瘙痒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5%(15/100),组间对比有差异,χ2=5.556,P=0.018。
3讨论
甲亢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发病年龄较广,且易反复发作,较难治愈。
临床统计,甲亢发病率直线上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寻找一项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非常有必要。
目前,临床常用药物、131碘或是手术治疗甲亢,而药物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甲亢治疗中,其中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属于最常用药物,但药理机制不同,效果不同。
本次研究针对两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发现: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甲状腺指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5%、对照组15%,P<0.05。
由此可见,甲巯咪唑效果高于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是阻止甲状腺素生成的合成物,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进而抑制络氨酸的碘化及偶联,减少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从而实现治疗甲亢的目的[5]。
甲巯咪唑亦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从而阻碍吸聚以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联,阻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合成,最终实现治疗甲亢的目的。
甲巯咪唑口服后,能在短时间内被肠道吸收,药物起效时间短,代谢长,药效维持时间长达24小时;而丙硫氧嘧啶口服后,60%由肝脏代谢,服用100mg最多可维持3小时[6]。
由此可见,甲巯咪唑效果要优于丙硫氧嘧啶。综上所述,在甲亢治疗中,甲巯咪唑治疗效果要优于丙硫氧嘧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丹萍.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2):1843-1844.
[2]杨俊岑.甲硫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安全性研究[J].北方药学,2018,15(12):161.
[3]于轶楠.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老年甲亢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99-101.
[4]刘敏,苏娜,秦舟,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照治疗甲亢对血液系统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业,2018,27(19):22-27.
[5]陈慧,华文进.甲巯咪唑对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10):1194-1195.
[6]曹晋峰.-(131)I+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甲状腺激素、糖脂代谢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05):148-1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