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08-15 14:46: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案,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

本文引用格式:裴文兴,刘建功,赵晓宇,等.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7-8.

Clinical Value Research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PEI Wen-xing,LIU Jian-gong,ZHAO Xiao-yu,HE Fang,ZHANG Bing-wu,CAO Li-xin(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Datong Shanxi 037005)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Methods choose 60 cases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patients,and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operation,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Compar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hospitalization time,VAS scores,complications incidence and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has much better effect than traditional surgery.

KEY WORDS:Nasal endoscopy;Sinusitis;Nasal polyps

0引言

鼻窦炎伴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临床病症,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头晕头痛、嗅觉障碍、鼻出血等[1]。传统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主要采用开放式手术开放筛窦、对鼻息肉和上颌窦病变组织进行切除,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复发率较高[2]。

随着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在医学领域的普及,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方式开始广泛应用于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治疗,被认为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理想手术方式。基于此,本研究根据我院临床治疗资料,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例并根据其治疗差异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36.5±4.1)岁。

观察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7岁,平均(37.2±4.7)岁。所有患者均经符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及分期》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及免疫功能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采用CT对鼻息肉的位置、大小、鼻窦炎的严重程度进行确定;给予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

1.2.2手术方式:①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切除患者中鼻甲的后半部、切除蝶窦前壁以开放筛窦,然后对鼻息肉、上颌窦病变组织进行切除。

术后于患者鼻腔内填塞棉片1-2 d,给予抗生素治疗1周。②观察组:给予鼻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为:首先,运用常规鼻腔镜对较大的鼻息肉进行摘除,然后置入内窥镜对残留的鼻息肉以及肥厚黏膜组织进行清理,而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性地对上颌窦、筛窦、蝶窦进行开放。最后在内窥镜辅助下,将窦腔内脓性物质吸出并进行冲洗。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

②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疼痛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③依照临床相关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不在分泌脓性物质,窦口开度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脓性分泌物数量下降,窦口开度正常;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

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复发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
 
3讨论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症,目前尚无明确发病机制,但临床大多认为鼻窦炎的发生与炎症、过敏等因素有关。

鼻窦炎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鼻黏膜持续性水肿,进而引发鼻息肉的产生[3]。从本质上说,鼻息肉是鼻黏膜的炎性水肿组织,因而息肉的增大又会加重鼻部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鼻阻、呼吸不畅、流涕、头晕头痛等多种病症。

若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持续性的鼻息肉增长还可能导致患者鼻中隔发生移位,影响鼻部外形构造,增加患者呼吸道的感染率[4],严重者还肯能引发眼、肺、颅脑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通过摘除息肉、开放鼻窦恢复患者鼻腔正常功能,由于保守药物治疗无法对息肉进行有效清除,因此临床上一般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

传统外科手术为开放性方式,对医师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其临床医师必须具备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解剖学基础,才能对复杂的鼻腔结构进行准确的解剖,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由于开放式手术创口较大,而鼻腔内毛细血管较多,手术所需时间较长,因此术中出血量较大,对手术视野造成影响,加大了手术治疗的难度,难以保证鼻息肉进行彻底清除,增加了术后复发率。

而随着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在外科手术领域的普及,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方式也逐渐从开放式手术转变为鼻内窥镜微创手术。相关于传统开放手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①创伤小,虽患者的伤害小,手术风险低;

②通过内窥镜辅助可放大手术视野,且术也较为清晰,能够对病灶部位进行有效探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降低手术难度;

③内窥镜体积较小,对鼻黏膜及其他部位造成的伤害小;

④对鼻窦内鼻息肉的清除较为彻底,可有效防止鼻息肉复发。本次研究通过对比结果显示,经鼻内窥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无论治疗效果还是并发症发生率、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更短,且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

综上所述,运用内窥镜进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安全
可靠,对鼻息肉的清除率较好,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一种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登华.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医药前沿,2017,7(8):115-116.
[2]石留伟.鼻内窥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6):1080-1080.
[3]边宇.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122-123.
[4]高耀丰.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17-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0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