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用药依从性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 Ⅱ) 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低于对照组的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 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GSES 和 HPLP- Ⅱ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可提高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用药依从率、自我效能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关键词】 知信行健康教育;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用药依从率;自我效能;健康行为;并发症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获取一段血管,连接在堵塞冠状动脉的两端,以此为心肌组织提供新的供血旁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方法 [1]。知信行健康教育是一种健康行为理论, 通过提高患者的认知度,树立健康信念,改变错误行为,形成健康行为 [2]。本文观察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 [3];行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术前无严重感染、凝血功能异常;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伴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及传染性疾病; 肝肾功能障碍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 24 例, 女 16 例; 年龄 45~76 岁, 平均(65.61±6.36)岁;病程3~15 年,平均(7.68±1.85) 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19 例,高中 10 例,本科及以上 11 例。观察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45~75 岁,平均(66.14±6.42)岁;病程 3~15 年, 平均(7.71±1.9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 例,高中 8 例,本科及以上 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护理、术前准备、饮食护理、补充体液、营养支持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1)评估: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详细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用药方法、过敏情况、心理状况等,评估患者对冠心病及手术的认知程度,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2)健康知识宣教指导:责任护士根据上阶段的评估,通过发放健康手册、播放视频、PPT 讲解,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冠心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通过一对一沟通、问卷评估, 讲解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康复知识。(3)信念建立:说明积极配合手术及护理的重要性,列举既往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对的疾病感受,要求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4)行为建立:患者患肢以弹力绷带包扎 1~2 d, 抬高 20° ~30°,以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注意饮食清淡、定期复查;与家属共同监督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用药和运动。通过电话随访、微信群,向患者普及饮食、用药、运动等的重要性。两组均连续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 比较两组用药依从率,采用 Morisky 用药依从性问卷评价,8 分为完全依从,6~7 分为部分依从,<6 分为不依从。依从率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例数 / 总例数 ×100%。(3)比较两组术前、出院时自我效能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自我效能感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 [4],共 10 个条目,总分 1~40 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高;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 Ⅱ)评估[5], 共 52 个条目,总分 52~208 分,评分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低于对照组的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用药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 前 后 GSES 和 HPLP- Ⅱ 评 分 比较 护理前,两组 GSES 和 HPLP- Ⅱ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GSES 和 HPLP- Ⅱ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新型微创技术 [6]。但患者术后易因手术创伤等因素诱发机体应激反应,进而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其治疗依从性下降 [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向患者普及冠心病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纠正其错误认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疾病,督促患者从错误行为转变为健康行为,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8-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GSES 和 HPLP- 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可使患者转变自我错误观念,正确认识疾病,从而建立了健康行为。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可提高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用药依从率、自我效能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萌,刘俊艳,于薇,等 . 运动康复训练对冠脉搭桥术后再行冠脉支架植入患者的疗效观察 [J]. 护士进修杂志,2017, 32(20):1916-1917.
[2]余瑜,徐超 . 知信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6): 2216-2219.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等 .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9): 680-694.
[4]王怡斐,杨巧芳,乔秋萍,等 . 基于信息 - 动机 - 行为技巧(IMB)模式的自我管理方案在 PCI 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8):3654-3658.
[5]曹文君,郭颖,平卫伟,等 . HPLP- 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 20(3):286-289.
[6]高春枝, 周立芹, 刘玉珍, 等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生物反馈训练用于冠脉搭桥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8,33(20):1900-1903.
[7]王妍,王萍,李学文,等 . 知信行模式护理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行为习惯、自我护理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J]. 贵州医药, 2017,41(10):1100-1102.
[8]陈翠萍,沈秋 . 知信行模式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健康行为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J]. 现代医学, 2018,46(8):938-942.
[9]冯燕梅 . 知信行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效能感提升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5): 3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