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20 10:35: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120 例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 DVT 预防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 DVT 预防总有效率为 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8.33%,高于对照组的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 DVT 预防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下肢静脉曲张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满意度

深静脉血栓(DVT)常发生于下肢,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发热、浅静脉曲张、股青肿及股白肿等 [1-2]。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预防 DVT 形成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预见性护理可在患者术后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以阻止DVT 形成[3]。本文观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预防DVT 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5 月至 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 120 例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 [4];行腔镜下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治疗。排除标准:术前形成 DVT 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其他严重疾病;依从性差。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对照组:男 31 例,女 29 例; 年龄 23~72 岁, 平均(42.9±6.3) 岁; 病程 1~15 年, 平均(9.5±1.8) 年;Wells 评分≥ 3 分者 27 例,<3 分者 33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观察组:男 35 例,女 25 例; 年龄24~75 岁,平均(43.1±6.2)岁;病程1~16 年, 平均(9.8±1.5)年;Wells 评分≥ 3 分者 28 例,<3 分者 3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测体征,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1)术前筛选高危人群: 为有静脉血栓史、吸烟酗酒、心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输液时,避免下肢静脉输液,谨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2)保护下肢静脉:选择下肢静脉输液时,应选择不同静脉或同一静脉不同位置输液。(3)术后预防:帮助低危患者抬高患肢,采取正确体位进行适当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液淤积;麻醉作用消退后,帮助中危患者翻身,进行踝关节内外翻、背伸趾屈运动;高危患者可借助肌肉训练及抗栓泵治疗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定期测量并记录患者下肢周径,若出现异常增粗或肿胀,及时告知主治医师。(4)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和颜色,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注意询问、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心痛、胸闷等症状,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5)饮食指导:引导患者合理改变饮食习惯,如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等。(6)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科普 DVT 相关知识, 如病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术后修复护理等; 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康复。(7)出院指导:避免长期卧床、加强肌肉训练、忌烟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进行Wells  评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下肢 DVT 预防效果。显效: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无 DVT 形成;有效:术后恢复情况较好,有极少 DVT 形成;无效:术后恢复情况差,形成较多 DVT。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 总分 10 分,分数≥ 9 分为非常满意,6~8 分为满意,<6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 DVT 预防效果比较 观察组下肢DVT 预防总有效率为 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由于受到伤口疼痛、术中麻醉药物及运功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血液流动缓慢,凝血因子大量聚集,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障碍风险增加 [5]。如不采取措施,极易形成 DVT。

预见性护理干预是通过术前筛选高危人群,输液时保护下肢静脉,术后适当活动筋骨,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搭配健康饮食,全面预防 DVT 形成的一种护理方法 [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DVT 预防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预防DVT 形成效果显著。分析原因为,预见性护理为高危人群输液时,避免下肢静脉输液,谨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选择下肢静脉输液时,选择不同静脉或同一静脉不同位置输液,可防止血栓形成;术后适当活动、踝关节内外翻、背伸趾屈运动、肌肉训练及抗栓泵、低分子肝素治疗均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液淤积;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向患者及家属科普 DVT 相关知识,均可有效降低 DVT 的形成风险。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 DVT 预防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J].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9(4):250-257.
[2]宫蓓蕾,许启霞,庞颖颖,等.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 10 年177 例病例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4): 453-457.
[3]梅永红,谢芬,付艳玲 .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8): 31-32.
[4]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4): 246-252.
[5]雷勇,赵宁 . 血塞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J]. 山东医药,2018, 58(2):90-92.
[6]陈红芳 . 对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4):238-2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6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