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一体化急救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9 11:29: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一体化急救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时间,入院 2 周内病死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至确诊时间和确诊至专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 2 周后,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缩短分诊评估时间、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时间,以及降低 NIHSS 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急救护理。

【关键词】 脑出血;一体化急救护理;常规急救护理;NIHSS 评分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自发性出血,常见病因为小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破裂 [1]。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与其救治时间关系密切 [2]。一体化急救护理强调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3]。本文观察一体化急救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 [4];发病时间至入院时间 <6 h。排除标准:因外伤、颅内肿瘤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者;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拒绝参与研究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文号:170826)。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14 例; 年龄 40~66 岁, 平均(57.21±6.35) 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 20 例,内囊出血 13 例,丘脑出血 5 例,脑叶出血 2 例;出血量 20~60 mL,平均(39.13±5.24)mL;发病至入院时间 30 min 至 6 h,平均(2.92±0.46)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6~13 分, 平均(8.21±0.43)分。对照组男 24 例,女 16 例; 年龄 40~68 岁, 平均(56.74±6.19) 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 18 例,内囊出血 14 例,丘脑出血 5 例,脑叶出血 3 例;出血量 20~60 mL,平均(38.43±5.19)mL;发病至入院时间 30 min 至 6 h,平均(2.81±0.45)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6~12 分, 平均(8.18±0.42)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配合医师抢救等。

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1)建立一体化急救小组。包括 4 名护理人员,选择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长,负责指挥抢救、协调联络。(2)培训与演练。每月末对一体化急救小组成员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和情景模拟训练、定位协作模拟、突发事件急救演练。(3) 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实施先急救后挂号,先检查后付费的预付费模式。(4)急救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包括分诊评估时间、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时间。(2)比较两组入院 2 周内病死率。(3)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入院 2 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5]。标准分总分 0~42 分,0~15 分提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16~30 分提示神经功能中度缺损;31~42 分提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入院2 周内病死1 例, 病死率为 2.50%(1/40);对照组入院 2 周内病死 3 例,病死率为 7.50%(3/40);两组病死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608)。

2.3  两组入院时和入院 2 周后 NIHSS 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 2 周后,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死亡率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首位 [6]。既往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是由急救人员按照自己的经验及操作习惯制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及随意性。

一体化急救护理实现救援模块有效整合,确保病情监护、生命支持以及专科治护的连续性 [7],能有效提高各科室配合程度,简化抢救流程,从而缩短急诊救治时间 [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至确诊时间和确诊至专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入院 2 周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一体化急救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避免急救护理的盲目性,提高急诊人员抢救时间观念及救治时效性,以此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入院 2 周内,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一体化急救护理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一体化急救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缩短分诊评估时间、急诊至确诊时间和确诊至专科时间,以及降低 NIHSS 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急救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帅,王晓峰,唐宗椿,等 .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患者在双向转诊体制下的救治体会 [J]. 临床急诊杂志,2016,17(10): 805-807.
[2]马晓莉,侯明 . 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脑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2018,38(增刊 1):400-401.
[3]陈丽峰 . 一体化急救模式护理管理应用新进展 [J]. 吉林医学, 2015,36(9):1934-1935.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6):435-444.
[5]蔡必扬,郭洪权,李华 . 关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翻译的警示 [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9):712-712.
[6]查继辉,罗丽珍,康宏达,等 . 陇南市脑出血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特点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5):753-755.
[7]诸小华,覃海森,吴月英 .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J]. 护理学报,2013,20(23): 54-57.
[8]李玉香,陈思美 .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预后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2017, 46(12):120-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60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