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零缺陷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零缺陷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5%,低于对照组的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缺陷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护理质量,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常规护理;零缺陷护理;心功能;并发症;护理质量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类型,病因为风湿热造成的瓣膜损伤。心脏瓣膜病进行性发展可引起心脏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心脏功能异常, 甚至导致心力衰竭。手术是根治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1]。本文观察零缺陷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心脏瓣膜病诊断标准 [2]; 符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指征并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年龄≥ 18 岁;左室射血分数 <40%;既往未进行过心脏手术。排除标准:同一时间实施其他手术者,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合并活动性心肌炎者; 合并脑血管疾病者;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者;合并局部或全身纤维化疾病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5 例, 女 15 例; 年龄 26~68 岁,平均(38.3±8.2)岁;手术类型:二尖瓣置换 术 20 例,主动脉瓣置换术 15 例,三尖瓣成形术 5 例。观察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24~70 岁,平均(38.6±7.9)岁;手术类型:二尖瓣置换术18 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4 例,三尖瓣成形术 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遵医嘱用药、饮食指导和术后康复护理等。
观察组给予零缺陷护理。(1)成立零缺陷护理小组:由 1 名护士长,4 名责任护士组成,定期进行零缺陷护理技巧和技能培训。(2)制订护理计划。详细确定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分工合作情况。(3)查找护理缺陷。明确护理重点及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4)制订护理目标和具体实施策略。目标是提升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风险。(5)具体实施方法。①呼吸系统护理:术后实施呼吸辅助治疗, 一般干预时间为 10~72 h,对潮气量及呼吸频率进行有效控制。患者意识清醒后,改为间歇通气。患者病情稳定后,还需观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胸腔积液情况,并逐渐减少通气次数,每 12 h 吸痰1 次,控制吸氧浓度,必要时,可采取雾化治疗促进排痰。②循环系统护理:关注 ST 段、T 波变化, 出现心动过缓情况时,立即实施起搏器干预;出现严重房颤,需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每 30 min 检测1 次中心静脉压,密切关注患者尿液颜色和尿液量。③管道护理:妥善固定患者术后留置的引流管, 并保证管道畅通;每 20 min 挤压引流管 1 次,检查、消毒并清洁管道接口和管道口。④抗凝护理:拔除引流管后,给予药物抗凝治疗,并观察患者的凝血酶原活性、凝血酶原时间及不良反应。(6)监测评价。将零缺陷护理流程、计划以及评估方法打印
成册,发放到护理人员手中。将护理效果、患者术 表 3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n(%)]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投诉等指标作为监测和评价的指标。每月召开 1 次例会,对护理中发现的缺陷进行总结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和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以Forrest 心功能分级为评估标准, Ⅰ级:皮肤干、温暖;Ⅱ级:皮肤湿、温暖;Ⅲ级: 皮肤干冷;Ⅳ级:皮肤湿冷。(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包括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7.5%,低于对照组的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属于有创治疗,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及心功能不稳定,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3]。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而常规护理效果欠佳 [4]。零缺陷护理的基本原则为患者零损伤,且护理质量符合患者需求 [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零缺陷护理通过将呼吸系统护理、循环系统护理、管道护理、抗凝护理等几个容易发生护理漏项的环节进行分析并总结,极大地提升了护理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 改善了心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零缺陷护理通过对既往临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易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的实际出发,对患者伤口及引流管加强护理,对血压、心率情况进行密切心电监护,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6]。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零缺陷护理注重对护理人员的监测评价,极大的降低了护理漏项的发生, 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零缺陷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吉慧亮 . 专职随访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8,31(3):206-208.
[2]陈国伟,郑宗锷 . 现代心脏内科学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49-1261.
[3]施李英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8):115-116.
[4]尤利,袁沙. ICU 护理干预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J]. 饮食保健,2019,6(22):139.
[5]祝志邦,皮飞飞,房汝敏 . 零缺陷理论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探析 [J]. 黑龙江医学,2018,42(11): 1128-1129.
[6]赵孝英 . “零缺陷”管理在重症换瓣病人微泵用药安全中的运用 [J]. 心理医生(下),2011(8):9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