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18 09:26: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132 例介入栓塞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BI)] 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2.12%,高于观察组的 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可降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 NIHSS 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 BI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疾病,是指颅内动脉管壁异常隆起而形成的一种瘤状突出,破裂时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危及患者生命 [1]。介入栓塞术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方案,但术后需辅以有效的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 [2]。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是指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的一种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3-4]。本文观察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11 月于本院行介入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132 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经颅脑 CT 和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均行介入栓塞术,且术后病情稳定;意识清晰、精神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者;合并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 批准文号:审批
(2017)伦审第(11)号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 例。观察组男30 例,女36 例; 年龄37~79 岁,平均(56.72±6.09)岁;动脉瘤位置:大脑中动脉 6 例,椎动脉 5 例,前交通动脉 31 例,后交通动脉 6 例,基底动脉 18 例;Hunt-Hess 分级:Ⅰ级13 例,Ⅱ级23 例,Ⅲ级30 例。对照组男31 例, 女 35 例;年龄 36~80 岁,平均(57.21±6.57)岁; 动脉瘤位置:大脑中动脉 7 例,椎动脉 4 例,前交通动脉 32 例,后交通动脉 7 例,基底动脉 16 例;Hunt-Hess分级:Ⅰ级15 例,Ⅱ级20 例,Ⅲ级3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给药,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给予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1)加强病情监测时间护理:术后 30 min 内密切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足背部动脉搏动情况; 术侧髋关节严格制动 6 h,卧床休息 24 h;每天7:00 和 15:00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该时段为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时刻,可较好地反映患者恢复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并给予相应护理。(2) 加强合理饮食时间护理:为避免因过度饥饿而影响脑部供血,进而影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要合理安排患者的进餐时间、进餐量和进食种类,如晚餐时间不宜超过 17:30,进食不宜过饱,以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3)加强科学睡眠时间护理:由于患者术后常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且担心预后,睡眠质量较差,因此指导患者尽量在 21:00 后入睡,病房定时熄灯,同时可播放柔和舒缓的催眠音乐。(4)加强合理用药时间护理:为患者制订用药清单和详细、醒目的用药时刻表使患者按时服药,确保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5)加强合理运动时间护理: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制定运动时间表,如 7:00~9:00 进行被动运动锻炼,15:00~17:00 进行主动运动锻炼,均需在护理人员指导与协助下进行。

      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总分 0~42 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BI)评估, 总分 0~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NIHS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护理后 BI 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BI 评 分 为(69.13±10.07) 分, 高 于 对 照 组 的(55.72±9.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6,P=0.000)。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2.12%(8/66),高于观察组的 3.03%(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已知颅内动脉瘤破裂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变, 临床多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其是经动脉或静脉内导管将栓塞物有控制地注入至破裂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以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5]。但由于该手术部位的特殊性,且术后易发生脑血管痉挛、颅内再出血等并发症,因此术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 [6]。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及其个性化的生理特点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 [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在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中, 通过术后 30 min 内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足背部动脉搏动情况,且选取最佳时间段开展生命体征监测可较为真实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通过合理安排患者的进餐时间、进餐量和进食种类,可避免因过度饥饿而影响脑部供血,进而减轻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指导患者尽量在 21:00 后入睡以确保睡眠质量,有助于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而且为患者制订用药清单和详细、醒目的用药时刻表以确保患者按时服药,亦有助于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从而有效降低 NIHSS 评分;通过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制定运动时间表,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运动训练, 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BI 评分。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可降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NIHSS 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BI 评分,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许淳明,李袁树,覃彬,等 . 青年颅内囊状动脉瘤临床特征及破裂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7): 438-445.
[2]孙美娜 .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304-305.
[3]刘兰,李美丽 . 以时间理念为基础的护理策略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26(7):858-861.
[4]胡萍萍,周仁菊,茹悦嘉,等 . 基于时间理念指导的循证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患者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9):16-19.
[5]刘永贵 . 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9):127-131.
[6]徐园华,朱园园,陈淑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干预 [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6):46-48.
[7]陈莉 . 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7): 1098-1099.
[8]吴春花,代凤,辛玲,等 . 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策略改善脑动脉瘤介入病人术后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效果观察 [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9):1270-12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5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