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在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09 09:41: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在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10 月该院收治的 90 例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 24 h 腹胀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观察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44%(2/45),低于对照组的 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用于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能减轻患者腹胀程度, 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用艾灸。

【关键词】 剖宫产;腹胀;穴位按摩;艾灸;胃肠功能;并发症

       剖宫产术后患者极易出现腹胀 [1]。中医学认为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腹胀的原因与机体虚弱、血脉阻滞有关,穴位按摩及艾灸可调节机体功能,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继而改善临床症状 [2-3]。本文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在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10 月本院收治的 90 例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行剖宫产术;经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腹胀;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伴有心、肺、肝等脏器严重损害者;局部皮肤有损伤不适合艾灸者。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年龄 26~36 岁,平均(30.12±3.25)岁;孕周 34~41 周,平均
(38.22±1.02)周;初产妇 30 例,经产妇 15 例。观察组:年龄 24~38 岁,平均(30.28±3.66)岁; 孕周 34~40 周, 平均(38.19±1.06) 周; 初产妇28 例,经产妇 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腹部热敷、协助患者翻身、进行肢体活动等,并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艾灸治疗,采用 HB-WZ1 型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 [ 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 第 2261121 号 ],患者取仰卧位,选取中脘、足三里穴并进行消毒,将艾灸垫用松紧缚带固定于穴位上方,连接治疗仪,温度45 ℃左右,20 min/ 次, 1 次 /d。艾灸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避免温度过高而灼伤皮肤。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穴位按摩治疗,告知患者穴位按摩的配合要点,指导其深呼吸、放松身心后,取舒适体位,于术后 6 h 进行按摩;选取内关穴、上巨虚穴、足三里穴,操作者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轻轻按压,力度逐渐加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按摩遵循由上而下、由对侧向近侧的顺序; 各穴位每次按摩 3~5 min,早晚各 1 次。两组均连续治疗 7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术后 24 h,比较两组腹胀程度,根据患者自觉症状进行评定。无腹胀:患者未觉胃脘和腹部不适;轻度腹胀:经提示后,自觉有轻微腹胀;中度腹胀:患者自述胃脘和腹部存在轻微胀气;重度腹胀:患者自述腹胀严重,伴有恶心和切口胀痛。(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9.56±1.09)h, 短于对照组的(13.36±2.52)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4,P=0.000)。

2.2  两组术后 24 h 腹胀程度比较 观察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44%(2/45),低于对照组的 17.78%(8/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剖宫产可致浊气壅滞于中焦不能下降,继而引发腹部胀痛;手术创伤会导致患者气血双亏,离经之血则瘀,气血凝滞于脏腑之间不流畅,使得脏腑功能失调,继而发生腹胀;多数剖宫产患者术后因害怕疼痛而不愿意活动,不利于胃肠蠕动,从而引发腹胀 [4-5]。

      穴位按摩通过手法局部刺激相应穴位以疏通经络,从而缓解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生发胃气之功效, 按摩该穴位可促进胃肠蠕动,发挥燥化脾湿、调理气血等作用;上巨虚穴是大肠下的合穴,按摩该穴位可刺激胃肠蠕动,从而缓解腹胀及便秘情况;内关穴对于神经性呕吐及手术麻醉引发的恶心等情况有着较好的缓解效果,且可调整胃肠功能以及心功能,促进身体恢复 [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 24 h 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艾灸可温经通络, 艾叶中所含的胆碱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助于减轻患者腹部不适;穴位按摩可疏通经络,加快血液循环和肠道组织代谢,刺激消化腺分泌,促使肠蠕动功能增强,尽快清除肠内积滞,进而畅通气血、减轻腹胀,因此,二者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8]。

      综上所述,穴位按摩联合艾灸用于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能减轻患者腹胀程度,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用艾灸。

参考文献

[1]叶艳贞,关伟丽,潘慧人,等 . 中药敷穴技术对剖宫产术后腹胀预后的影响 [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2):136- 138.
[2]李芳,方芳 . 穴位按摩防治剖宫产术后腹胀临床观察 [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4):535-537.
[3]朱春梅,王毅,叶丰蕾,等 . 艾灸联合大黄敷脐防治剖宫产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6): 962-964.
[4]区凤玲,梁玉云,蔡仲结 . 穴位按摩与艾灸护理防治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效果 [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135- 137.
[5]张杰英,唐桂香,李毅华 . 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81-82.
[6]侯少容,刘玉云,邹柳绿 . 白萝卜汤与穴位按摩预防剖宫产后腹胀的疗效 [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1):161-162.
[7]李阳 . 子宫全切术后中医穴位按摩的护理干预研究 [J]. 西部中医药,2018,31(11):115-117.
[8]李永红,梁银珠,林锦妹,等 . 穴位按摩结合艾灸对剖腹产术后腹胀的防治作用 [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3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