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训练(VR)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发育迟缓(MR)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MR 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41 例与对照组 39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 rTMS 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VR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 88)评分、P300 潜伏期与波幅以及不同脑区脑电信号复杂度(LZC)值。结果:治疗后,两组 WISC-CR 和 GMFM-88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P300 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00 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脑电图 LZC 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 联合 rTMS 治疗 MR 患儿可提高其 WISC-CR 和 GMFM-88 评分、P300 波幅及脑电图 LZC 值,缩短其 P300 潜伏期,效果优于单纯 rTMS 治疗。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虚拟现实训练;精神发育迟缓;患儿;WISC-CR 评分;GMFM-88 评分;LZC 值
精神发育迟缓(MR)主要表现为言语障碍、心理发育迟缓、自理能力较差等,危害儿童身心健康 [1]。全球 MR 患者约 1.5 亿,目前尚无有效改善智力的药物 [2]。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不同频率电波刺激大脑皮层,可有效兴奋大脑,而虚拟现实训练(VR)通过虚拟情景与训练系统,可改善患儿精神状态。本文观察 VR 联合 rTMS 治疗 MR 患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80例MR 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符合 MR 诊断标准 [3];可独立站立;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评分<70 分;IQ<70; 无视觉、听觉障碍及其他精神病变。排除标准:颅内存在金属植入物;佩戴助听器者;脑瘫;合并自闭症;合并癫痫;依从性差;不能坚持康复训练。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41 例与对照组 39 例。观察组: 男26 例,女15 例;年龄2~8 岁,平均(4.96±1.44) 岁;智力损伤程度:轻度 29 例,中度 12 例;IQ 37~68, 平均(52.68±7.16)。对照组:男 23 例, 女 16 例;年龄 1~8 岁,平均(4.50±1.75)岁;智力损伤程度:轻度 27 例,中度 12 例;IQ 36~69, 平均(53.02±7.9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制订针对性个体化训练,手部知觉输入、抓握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训练,言语表达及认知能力训练,针刺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 rTMS 治疗。使用 Rapid2 型磁刺激器,采用直径 7 cm 的 8 字形迷散性刺激线圈,峰值刺激强度 2 T,脉冲时限250 s。治疗前患儿取侧卧位,使用 10/20 系统电极放置法,寻找可引发侧肢体姆短展肌最大运动热点, 记录电极放置于肌腹处,通过移动线圈诱发肌腹收缩,记录运动诱发电。治疗时取仰卧位,左侧前额叶作为刺激位点,磁头与头部呈 45°,阀强度 40%,频率 10 Hz,50 个脉冲数,刺激 5 s,串数量30,共 1500 个脉冲,休息 35 s,20 min/ 次,1 次 /d, 20 次 / 疗程,每疗程间隔 10 d,共 3 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VR 治疗。计算机生成虚拟环境后,患儿佩戴传感器,将图像传输至传感器,使其进入虚拟环境中,发布任务指令,患儿完成相应任务。护理人员实时记录患儿运动情况、运动参数等,对其实施针对性、个体化 VR 互动训练方案,促使患儿肢体、认知功能恢复。VR 由专人负责指导,根据患儿具体认知情况,制定相应训练方式,选择合适训练游戏,采取循序渐进原则,20 min/ 次,1 次 /d,5 次 / 周,共治疗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WISC-CR 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MFM-88)评分。WISC- CR 包括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全智商 3 部分,总分 0~100 分,分值越高,智力越好。GMFM-88 包括翻身、卧位、站立、坐位、跪、爬等,满分 264 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强。(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P300 潜伏期与波幅。(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脑区脑电信号复杂度(LZC)值。采用 32 导 NicoletEEG 型脑电记录仪,采用 EEG 波形观察和采集原始脑电信号,扫描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取每种参数各导联平均值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WISC-CR 和 GMFM-88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WISC-CR 和 GMFM-88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ISC-CR 和 GMFM-88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 P300 潜伏期和波幅比较 治疗前,两组 P300 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P300 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00 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脑区 LZC 值比较 治疗前, 两组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脑电图 LZC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脑电图LZC 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MR 是以智力与社会适应行为能力低下为特征的非独立性疾病,目前药物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 临床仍以教育与常规康复训练为治疗 MR 患儿的有效手段,效果欠佳 [4]。
rTMS 通过交变电磁直接透过颅骨达至脑部深层组织,产生感应磁场,增加脑组织血液循环,提高突触可塑性,促使脑细胞发育及受损细胞自我修复,改善患儿认知功能 [5]。VR 为近年新兴手段, 可根据自身多种感觉通道感知计算机模拟环境,并通过移动、语音、手势、视野等方式感知虚拟世界,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VR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至康复治疗中,在记忆障碍、运动障碍、空间感知障碍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果 [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WISC-CR 和 GMFM-88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VR 通过客观量化评估患儿,融合生物反馈技术,从多方面增强趣味性与主动性,内容丰富多样,迎合患儿心理需求,且训练模块多样, 利于患儿将训练中所学技能运用至现实生活中,促进智力发育,提升运动功能。VR 联合 rTMS 可加速神经细胞修复,改善脑部功能。
已知 MR 患儿视觉潜伏期较长,两半球弥散性高电位值潜伏期更长,因此,潜伏期为反映患儿智商客观指标之一 [7]。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P300 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00 波幅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左额区、右额区、左颞区、右颞区 LZC 值均高于对照组,提示 VR 联合 rTMS 治疗 MR 患儿可有效兴奋大脑皮层,改善患儿脑电活动。
综上所述,VR 联合 rTMS 治疗 MR 患儿可提高其 WISC-CR 和 GMFM-88 评分、P300 波幅及脑电图 LZC 值,缩短其 P300 潜伏期,效果优于单纯Rams 治疗。
参考文献
[1]鲍克秀,李之林,杨忠秀,等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9):5716-5719.
[2]萧玲,孙静 . 精神发育迟缓和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29(5):341-342.
[3]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052.
[4]徐长庆,欧阳八四 . 头穴针刺配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研究 [J]. 针灸临床杂志,2018,34(11): 15-19.
[5]赵东帅,付蕊,徐桂芝,等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进展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 41(10):780-783.
[6]徐英,邹志浩 . 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接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康复训练后平衡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的变化观察 [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6):563-564.
[7]周海荣,吴文英,李锦嫦,等 . 靳三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发育迟缓患者认知发育及脑电活动的影响 [J]. 上海针灸杂志,2020,39(10):1274-12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