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内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180 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90 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可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其效果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泌尿系结石;内镜手术;结石清除率;并发症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1],包括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尿道结石等。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常用有内镜取石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2]。本文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内镜取石术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180 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腹部 CT 确诊有结石;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过度肥胖者;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90 例。对照组男 55 例,女 35 例; 年龄 20~65 岁,平均(36.74±4.29)岁;结石类型: 输尿管结石 41 例,肾结石 49 例;结石直径:0.6~ 1.5 cm 47 例,1.6~2.0 cm 43 例。研究组男 54 例,女36 例;年龄 20~64 岁,平均(36.68±4.25)岁;结 石类型:输尿管结石42 例,肾结石48 例;结石直径: 0.6~1.5 cm 46 例,1.6~2.0 cm 4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采用 XT03C 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机(上海嵩海医用装备有限公司),依据结石部位选定体位,即肾结石患者行仰卧位,输尿管结石患者行俯卧位。在超声辅助下,明确结石位置,然后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机治疗。在治疗时,依据碎石机的方向而对按钮进行调节,把探头调到后方声影以及结石显像最清晰的位置,然后用双幅图像进行细致观察,把一侧图像进行冻结,而在另一侧图像上,继续进行观察,对结石声像进行调整,使其移动到屏幕正中线处,然后冻结图像,且对结石到皮表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设为 A,移动旋杆到 A,进行定位,嘱患者依据碎石需要适当调整体位,将治疗机启动并碎石处理。碎石能量 7~13 kV,频率设定为40~50 次 /min,冲击数 800~1200 次,并根据结石粉碎情况酌情调整(若结石直径较大,可将冲击数调至最高 1200 次,若较小,可维持 800 次)。每次碎石冲击后,均进行促排石、止血、抗感染等治疗, 且术后叮嘱患者多活动、多饮水,辅助碎石外排。
研究组采用内镜取石术治疗。(1)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取标准截石位,实施腰椎间盘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可展开手术。URF-P5 型输尿管镜(日本奥林巴斯)经尿道置入膀胱内,导丝插入到患侧输尿管中。用相匹配的输尿管液压泵,冲洗输尿管壁,且对管腔进行扩充,然后沿导丝直至结石处,对结石周围组织进行细致观察,若结石直径为 0.6~1.5 cm,则可用取石钳取出结石,而对于直径 >1.5 cm 的结石,可用激光进行粉碎,然后将其取出。依据病情需要,把双 J 管置入。(2)经皮肾镜碎石患者于 B 超辅助下,把穿刺针穿刺到目标盏穹窿处,将穿刺针芯拔出,当流出有尿液时, 将穿刺导丝插入,且在其引导下,进行逐渐扩张。在此操作后,把剥皮鞘留置在通道当中。借助 F9.8 输尿管硬镜内置的气压弹道,实施碎石处理,然后经灌注液冲洗,采用结石直径为 0.6~1.5 cm 者可直接灌注液冲洗取石,而结石直径 >1.5 cm 者需先进行气压弹道碎石后再取石。
术后两组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给予适量抗生素, 并进行止血、解痉处理。术后 1 个月进行复查,依据恢复情况对拔管时间进行选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和住院时间。结石清除判定标准 [3]:治疗后处于无石状态(没有残石)或结石直径 <0.4 cm(残余结合), 能够自行外排。(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结石清除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为 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血尿、严重感染、肾包膜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轻者会出现血尿、上下腹以及肾区疼痛等症状,病情严重者易引起尿路梗阻、肾盂积水,从而损害肾功能 [4]。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此病,常见术式为内镜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 [5]。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借助冲击波进行碎石,经尿液而外排,无损伤,但直观性较差,易导致结石残留 [6];而内镜取石术需穿刺置入来碎石、排石,有一定创伤,但直观性好,清除率高 [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与内镜手术操作更为直观、结石定位更加准确、对患者脏器及周围组织损伤小有关 [8]。此外,由于内镜术清除效率更高,故能缩短康复进程 [9]。
已知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后易出现感染、血尿及疼痛、血肿等并发症 [10]。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感染、血尿、肾包膜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即便结石破裂变小,但仍有一定体积,在排出过程中,仍易造成绞痛,而内镜取石术中已将大量结石清除,即使残余结石,直径也较小,可经尿道自然外排,不会引起疼痛 [11]。
综上所述,内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可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其效果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顾燕,姜宁,李健,等 . 上海浦东地区某医院 641 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42(1):48-51.
[2]刘玉刚,刘龙 . 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J]. 医学研究,2019(6):57.
[3]李柏均,吴兰芳,向慧,等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下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河北医学,2018, 24(7):1144-1148.
[4]张雪松,高文锋,成海生 . 金石饮方剂与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分析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86-89.
[5]李淦洪,满延萍,李乾伟,等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镇痛效应的影响 [J]. 广东医学, 2020,41(21):2209-2213.
[6]李秀红 . 输尿管软镜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小儿复杂上尿路结石的护理要点及措施 [J]. 河北医学,2018,24(10): 1755-1758.
[7]孔德志,朱永士,李虎 . 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肾功能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4):118-120.
[8]周建军,蒋宏毅 . 输尿管软镜手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2. 0~3. 0cm 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 [J]. 中国内镜杂志, 2020,26(1):62-69.
[9]王洲东 . 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效果研究 [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2):46-47.
[10]马良 . 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内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对比 [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8):17-18.
[11]王振,唐小虎,单刚,等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比较 [J]. 世界复合医学,2020, 6(2):64-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