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室强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9 月至 2019 年9 月该院收治的 90 例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 5 min 手术室空气含菌量、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知识掌握度。结果:术后5 min,两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均明显高于术前 5 min,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 2.22%,低于对照组的 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知识掌握优良率为 97.78%,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强化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可降低手术室空气含菌量和术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感染知识掌握度,其效果优于手术室常规护理。
【关键词】 颅脑损伤;手术室强化护理;空气含菌量;医院感染;感染知识
颅脑损伤患者自身抵抗能力下降,术中需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易增加细菌、病毒等感染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手术室是诊治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场所,术中患者病灶暴露,术中空气质量、器械灭菌程度、手术操作、护理配合质量等均可造成术后感染。手术室强化护理从多角度控制感染因素,对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及加快康复进程意义重大 [2]。本文观察手术室强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本院收治的 90 例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现代颅脑损伤学》的诊断标准 [3];经磁共振成像、CT 检查等确诊。排除标准:严重意识、语言、思维能力异常;合并心、肾、肝等脏器严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观察组:男23 例, 女 22 例;年龄 26~68 岁,平均(39.64±6.12)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 0.5~38.0 h,平均(15.21±2.91)h; 脑损伤 9 例,颅骨损伤 14 例,头皮损伤 22 例。对照组: 男 26 例, 女 19 例; 年龄 28~69 岁, 平均(40.21±6.7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1~34 h,平均
(14.19±3.26)h;脑损伤 11 例,颅骨损伤 15 例,头皮损伤 1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术前完善常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室整洁、安静,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提高手术效率; 术后患者清醒后送回病房,做好交接工作。
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强化护理。(1)术前护理。①术前宣教:术前增加访视频率,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家属沟通,简单讲解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提前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短视频、宣传手册、微信推送等方式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感染预防知识宣教。②感染因素分析:护理人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探讨可能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③手术室准备:术前 30 min,做好手术室内的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系统进行空气循环净化,监测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确保空气细菌培养为无菌状态, 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 3~5 min。(2)术中护理。①检查手术所需无菌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 确保合格。②协助手术医师调整患者手术体位,实施必要的保护和约束,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做好保暖,保证舒适,避免皮肤损伤、血管刺激等。③严格执行并监督手术室所有人员落实无菌操作技术和垃圾分类等规定的情况;减少接台次数,避免交叉感染。(3)术后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协助手术医师包扎伤口,保持患者皮肤清洁,保护隐私,注意保暖;检查患者皮肤,若有损伤等异常情况与手术医师共同确认后做好记录,并与病房护士交接。两组病房护理措施相同。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 用直径为 9 cm 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手术前后5 min 采样点暴露后送检培养(35 ℃,48 h),计算 5 个采样点平均菌落数为最终结果。(2)比较两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包括创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3)比较两组感染知识掌握度。采用院内自制量表评估,包括感染因素、感染症状、感染预防、抗感染治疗等,总分 100 分,>84 分为优;70~84 分为良;<70 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手术室空气含菌量比较 术前5 min,两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5 min,两组手术室空气含菌量均明显高于术前 5 min,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术后医院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2.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感染知识掌握度比较 观察组感染知识掌握优良率为 97.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手术室常规护理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风险,但易忽视围术期的护理细节。而手术室强化护理不仅将常规手术室护理程序进行细致化,扩大护理范围,而且将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纳入护理工作中,进而有效预防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术后 5 min 空气含菌量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5]。分析原因为手术室空气质量直接与医院感染有关,手术室强化护理不仅提前做好手术室内的清洁、消毒工作,而且更注重质量控制,且细化了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了术野暴露时间,降低了术后医院感染率 [[6-7]。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感染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感染预防知识教育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也为后期预防及抗感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9]。
综上所述,手术室强化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可降低手术室空气含菌量和术后医院感染率,提高感染知识掌握度,其效果优于手术室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朱丽花 .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颅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满意度的影响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4):443-448.
[2] 刘雯霞,章晓玲 . 手术室管理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作用 [J]. 河北医学,2017,23(11):1882-1885.
[3]江基尧,朱诚 . 现代颅脑损伤学 [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45-46.
[4]付秀荣,董妞,商临萍 .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老年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J]. 护理研究, 2017,31(24):3059-3061.
[5]董小章,赵莉,舒粉宁,等 . 手术室护理对减少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26(2):187-188.
[6]张小燕,张培华,胡成旺,等 .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 28(23):3594-3597.
[7]郝晶,张婷,严文萍 . 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医院感染预防及患者满意度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15(16):2502-2504.
[8]吕红伟,王建莉 .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5): 532-535.
[9]杨丽娜,陈烨,李丽丽,等 . 手术室护理与病房护理相衔接的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6):186-1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