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全面护理在 ICU 心力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05 16:52: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心力衰竭(心衰)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75 例 ICU 行无创机械通气的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35 例和观察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比较两组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通气耐受良好率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耐受良好率为 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 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 7.50%(3/40),低于对照组的 31.4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可缩短 ICU 行无创机械通气心衰患者的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提高通气耐受良好率, 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心力衰竭;全面护理;通气耐受;并发症

0  引言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类型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常伴有高度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1]。机械通气是纠正机体缺氧、改善心肺功能的主要方法,是当前治疗心衰的重要手段。无创机械通气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降低患者感染风险 [2]。但无创机械通气期间常伴随口干、面部不适等症状,影响患者通气效果 [3]。因此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通气耐受性及配合度,改善患者预后 [4]。本文观察全面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心衰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 ICU 收治的 75 例行无创机械通气的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中关于心衰的诊断标准 [5];行无创机械通气;意识清晰、语言表达正常。排除标准: 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1705)。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35 例和观察组 40 例。对照组男 21 例,女 14 例;年龄 30~72 岁,平均(49.61±6.72)岁;病程 3~25 年,平均
(14.22±2.5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21 例,Ⅲ级14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 18 例;年龄 30~72 岁,平均(50.24±6.81)岁; 病程 3~27 年, 平均(14.28±2.62) 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 25 例,Ⅲ级 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无创机械通气的必要性、方法,肯定无创机械通气的优势;根据患者体质、面部选择合适的头部面罩, 指导患者有节律的放松呼吸,适应后可上紧面罩; 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 记录血气分析结果,处理异常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1) 成立全面护理小组:由 1 名护士长,1 名主治医师, 4 名责任护士组成,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无创机械通气知识。(2)心理护理:无创机械通气开始前, 向患者讲解工作原理、治疗目的及意义,及上机时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减轻患者紧张恐惧情绪;主动与患者交流,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3)舒适护理: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松紧以不漏气为宜,定时检查固定带并进行放松;清理压迫皮肤后,涂抹凡士林;按压足三里、内关穴、中脘穴, 每个穴位按摩 1 min,2 次 /d; 取 5~1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注入气道,2~3 次 /d。(4) 预见性护理:床旁一对一指导患者闭嘴用鼻呼吸, 若需要语言交流,可先撤离面罩后再开口说话,也可通过写字、手势等方式说明;腹胀者以小茴香热敷腹部,促进肠胃蠕动;每 2 h 翻 1 次身,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排便;鼓励患者自行咳出肺部痰液; 要求患者多喝水,上机后紧闭嘴巴,尽量用鼻呼吸, 减少吞咽动作;脱机前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呼吸操等; 进食易消化、高热量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通气耐受良好率。耐受性好: 上机 2 h 可耐受,每日可耐受 4 h 以上的通气时间; 耐受性良:每日耐受时间 2~4 h;耐受性差:上机时间 <2 h 可耐受。(3)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通气耐受良好率比较 观察组通气耐受良好率为 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 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 1 例腹胀,2 例面部损伤,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 7.50%(3/40);对照组发生 4 例腹胀, 3 例便秘,1 例面部感染,2 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 例鼻面部压伤,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1.43%(11/35);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0,P=0.008)。

3  讨论

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心衰患者的有效方法,可为患者提供正压通气支持,纠正缺氧症状,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同时可缓解呼吸肌疲劳状态,减少机体氧耗量 [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通气耐受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全面护理组建全面护理小组,可提高临床护理的专业性及有效性;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介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优势,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护理,依据脸型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定时检查、放松固定带,可放松受压皮肤,减少鼻面部损伤;受压部位涂抹凡士林,定时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能提高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舒适性,从而提高耐受性;通过按摩足三里、中脘穴和内关穴,可发挥舒肝和胃、宁心安神、通利大便、健脾和胃的作用,从而减少便秘、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可缩短 ICU 行无创机械通气的心衰患者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提高通气耐受良好率,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5(12):1076-1095.
[2]刘晓燕,冯国和,吴立燕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及护理体会 [J]. 浙江医学,2014(7):624-628.
[3]王雯,黄云娟,吴小庆 . 慢性心力衰竭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J]. 护理学杂志,2014,29(11):91-94.
[4]陆雪珍,覃纲,韦柳青,等 . 集束化护理模式开展于心力衰竭行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8):82.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6]王岩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ICU 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J]. 世界复合医学,2019,5(1):133-135.
[7]赵志颖,龙怀聪,高玉春,等 . AVAPS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低氧血症的临床研究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9):1365-13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3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