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踝足矫形器训练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8 15:55: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踝足矫形器(AFO)训练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70 例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佩戴 AFO 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FES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10 s 踝足屈伸运动(AFEM)、下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10 m 最大步行速度(MWS)、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和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AROM、10 s AFEM、下肢 FMA 评分、10 m MWS、BBS 评分、FIM 评分和 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 联合 AFO 训练应用于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效果优于单纯 AFO 训练。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踝足矫形器;卒中;偏瘫;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平衡能力

0  引言

卒中是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偏瘫是卒中常见后遗症 [1]。踝足矫形器(AFO)能帮助患者纠正和预防异常步态;功能性电刺激(FES)可刺激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促进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 [2-3]。本文观察 FES 联合 AFO 训练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70 例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 完全版)》中相关诊断标准 [4];经 CT 和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者;Brunnstrom 运动功能分期Ⅱ~ Ⅳ期。排除标准:无法耐受康复治疗者;意识不清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合并下肢畸形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7-042-0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男 19 例, 女 16 例; 年龄 48~85 岁, 平均(66.75±9.53)岁;病程  2~8  年,平均(5.11±1.65) 年;左侧偏瘫 17 例,右侧偏瘫 18 例;脑出血 20 例,脑梗死 15 例;Brunnstrom 运动功能分期Ⅱ期 15 例, Ⅲ期 15 例,Ⅳ期5 例。观察组男 20 例,女 15 例;年龄 47~86 岁,平均(65.45±9.08)岁;病程 1~8 年,平均(4.75±1.67)年;左侧偏瘫  16  例,右侧偏瘫 19 例;脑出血 18 例,脑梗死 17 例;运动功能分期Ⅱ期 17 例,Ⅲ期 14 例,Ⅳ期 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佩戴踝足矫形器[Otto Bock HealthCare GmbH, 国食药监械( 进) 字 2011 第 1262724 号 ] 训练, 30~40 min/ 次,1 次 /d,5 次 /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FES 治疗。佩戴GYKF-I 型步态训练矫正仪 [ 杭州共远科技有限公司,浙食药监械(准)字 2012 第 2260264 号 ],患者取坐位,下肢屈曲,足离地,于患肢胫前肌肌腹体表皮肤放置正极电极片,腓骨小头体表投射的下方皮肤放置负极电极片,开启主机调整电刺激强度至患者可以产生踝背屈动作,选取练习模式刺激 5 min 后更改为步行模式进行训练,30 min/ 次,1 次 /d,5 次 / 周。两组均治疗 8 周。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让患者做踝背屈主动运动,利用关节量角器测量最大关节活动度。10 s 踝足屈伸运动(AFEM):记录患者 10 s 内足屈伸运动的最大次数,次数越多,踝足功能越好。下肢运动功能:采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定,总分 34 分,评分越高表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10 m 最大步行速度(MWS):用彩色胶布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为 14 m 的平地上标记测试的起点、2 m 点、12 m 点和终点,让患者尽可能以最快速度自起点走到终点,记录患者从 2 m 点至 12 m 点所需时间,共测试 3 次,取最快 1 次时间并计算 10 m 最大步行速度。平衡功能:采用 Berg 平衡量表(BBS)评估,包括从坐位站起、无支持站位、无支持坐位等 14 个项目,各项目0~4 分,总分 56 分,得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包括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和行走4 项,13 个条目)和认知功能(交流和社会认知 2 项,5 个条目),各条目 0~7 分, 总分 126 分,分值越高表示功能独立性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估,包括进食、穿衣、洗澡及如厕等10项内容,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AROM、10 s AFEM 和下肢FM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AROM、10 s AFEM 和下肢FM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AROM、10 s AFEM 和下肢 FM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10 m MWS 和 BBS 评 分 比较 治疗前,两组 10 m MWS 和 BB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10 m MWS 和 BBS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 FIM 和 MBI 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 FIM 和 MB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FIM 和 M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神经肌肉刺激和康复训练均可促使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感觉神经元兴奋,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 [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AROM、10 s AFEM、 下肢 FMA 评分、10 m MWS、BBS 评分、FIM 评分和 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 FES 可通过电流刺激胫前肌而促进踝关节背伸,提高踝关节稳定性;FES 在刺激神经肌肉的同时,刺激传入神经,加之不断重复的运动模式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皮层形成兴奋痕迹,逐渐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在康复训练基础上, FES 联合 AFO 训练可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患者的综合运动能力 [6-7]。

综上所述,FES 联合 AFO 训练应用于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效果优于单纯 AFO 训练。

参考文献

[1]任延妍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3):2036-2038.
[2]许凤娟,倪朝民,刘孟,等 .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34(1):67-69.
[3]赵彬,唐强,王艳,等 .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康复,2019,34(10):529-531.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等 .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 完全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5]孙冰,周志梅,仲玉洁 .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12): 1095-1099.
[6]李光磊,朱晓明,李鑫,等 .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1): 130-133.
[7]黄肖群,肖文武,覃东 .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评价 [J]. 中国康复,2018,33(4): 311-3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2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