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96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8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性化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 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总淋巴细胞计数(TLC)] 水平、生命质量及饮食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Alb、TP、TL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评分及饮食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护理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及饮食依从性,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个性化饮食护理;溃疡性结肠炎;营养状况;生命质量;依从性
0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病变主要位于结直肠黏膜或黏膜下层。该病难以治愈,患者病情通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和营养状况 [1]。已知饮食干预对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患者对饮食指导的依从性较差[2]。本文观察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96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中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诊断标准 [3];住院接受保守治疗;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合并胃溃疡、便秘等其他消化道疾病者;伴有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批准文号:SYQY080257),且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8 例。观察组: 男 28 例, 女 20 例; 年龄 18~60 岁, 平均(46.3±2.2)岁;病程 1~6 年,平均(3.3±0.8)年。对照组:男 25 例,女 23 例;年龄 20~58 岁,平均(45.9±1.8)岁;病程 1~7 年,平均(3.4±0.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和常规饮食护理,告知患者饮食禁忌,让患者少食多餐,重症患者可采用肠外营养。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性化饮食护理。(1) 饮食健康教育。以视频、宣讲手册、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向患者、家属讲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治疗方案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向其普及营养知识和日常饮食注意事项。(2)制订个性化饮食干预计划。调查患者饮食喜好、食物过敏情况和营养指标水平,据此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将食物分为安全食物(易消化、少纤维、低脂肪、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和禁食食物(生冷、刺激性食物及乳制品),在安全食物中挑选适合患者的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定期更换口味。尽量采用可以使食物质软的烹调方式,避免油炸、油煎。(3)监督患者合理饮食。让家属协助护士监督患者进食,并记好饮食日记,记录每餐食物种类、数量、进食时间, 护士每天晚上检查患者当天饮食情况,对于不遵医嘱者给予及时纠正。(4)出院后饮食干预。嘱患者出院后保持记饮食日记的习惯,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及消化道症状,并让其定期来院检查血常规和营养指标水平,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 3 个月后的营养状况。采集空腹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水平。(2)比较两组出院 3 个月后的生命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精力及一般健康状况等 8 个维度,每个维度 100 分,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高。(3)比较两组饮食依从性。出院后随访 3 个月,采用自制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对饮食计划的依从性,满分 100 分,分值越高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Alb、TP、TL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Alb、TP、TLC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出院 3 个月后,观察组 SF-36 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饮食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饮食依从性评分为(82.43±9.31) 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3±6.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8,P=0.000)。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肠镜下可见病变呈弥漫性颗粒状分布,可引起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消化道症状 [4]。研究发现,饮食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比如高脂、高纤维素等食物可刺激炎性介质的表达,损伤肠黏膜,乳制品可引起肠道菌群产气增多,还会加重腹泻,因此饮食调控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5-6]。
常规护理对饮食方案的指导缺乏针对性,患者依从性较差,而且制订的饮食方案通常较为单一, 缺乏变化,而单调的食谱不仅会导致患者营养不均衡,还会影响患者食欲 [7]。而个性化饮食护理可基于患者个人特点制订针对性的饮食计划,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Alb、TP、TL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F-36 评分及饮食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个性化饮食护理通过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了解饮食干预的重要性,更好地遵从饮食方案;而根据患者饮食喜好、食物过敏情况和营养指标制订的个性化饮食计划,不仅可提高患者接受程度,还能均衡患者的营养结构;让家属协助护士监督患者进食,并做好饮食日记,在出院后用电话随访监督患者,可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能减轻饮食不当对肠道的损伤,有利于疾病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9]。
综上所述,个性化饮食护理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饮食依从性,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国兴,石荣 .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5):2842-2847.
[2]周全德 . 探讨饮食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的意义 [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354.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 年·广州)[J]. 胃肠病学,2012,17(12):763-781.
[4]何琼,李建栋 . 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8):2962-2966.
[5]刘笃佳,王媛媛,马旭. 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7,29(3):214-217.
[6]杨小冰,金明玉,吴小禾,等 . 膳食营养素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研究进展 [J]. 食品科学,2019,40(9):309-315.
[7]孙璐益 . 饮食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50-52.
[8]张以霞,刘玲,王伯芳 . 个体化饮食护理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临床症状中的应用效果 [J]. 护理研究,2015,29(6): 736-738.
[9]牛秋霞 . 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的应用效果 [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6):2220- 22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