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8 10:33: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R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该院收治的 75 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37 例与观察组 38 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观察组采用La-TaTME 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相关指标水平、无瘤生存期、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瘤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TaTME    治
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可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延长无瘤生存期, 其效果优于 TME 治疗效果,但手术时间长于 TME 治疗。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La-TaTME;并发症;复发率;并发症;无瘤生存期

      低位直肠癌发病率较高,且极易发生远处转移, 患者病死率高 [1]。临床治疗低位直肠癌主要采取手术切除,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为常用术式之一,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2]。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aTME)是在TME 基础上的改良手术,经肛门入路进行手术操作, 对盆腔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3]。本文观察 La-TaTME 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4 月本院收治的75 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低位直肠癌诊断标准 [4],并经手术病理确诊;肿瘤组织距离肛门缘 <5 cm;既往无结直肠手术史、无腹部手术史;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发生远处转移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37 例与观察组 38 例。对照组男 21 例, 女 16 例; 年龄 48~73 岁, 平均(60.57±4.87) 岁; 肿瘤直径 1.6~4.3 cm, 平均(2.98±0.92)cm;肿瘤距肛门缘 2.8~4.8 cm,平均(3.72±0.89)cm;临床分期:Ⅰ期 6 例,Ⅱ期11 例,Ⅲ期 20 例。观察组男 23 例,女 15 例;年龄 49~71 岁, 平均(60.21±4.39) 岁; 肿瘤直径1.4~4.7    cm,平均(3.02±0.89)cm;肿瘤距肛门缘2.3~5.0 cm,平均(3.69±0.85)cm;临床分期:Ⅰ 期 6 例,Ⅱ期 12 例,Ⅲ期 2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 TME 治疗。取截石位,全身麻醉,采用 5 孔法(脐孔上缘约 0.5 cm 处穿刺, 置入 10 mm Trocar 作为观察孔,辅助操作孔取自左、右侧髂前上棘内侧、右侧脐旁腋前线、左侧侧脐旁腹直肌外缘,置入 5 mm Trocar),建立人工气腹,将气腹压力控制在 13~15 mmHg(1 mmHg=0.133 kPa)。将腹腔镜置入,从左侧游离乙状结肠, 将肠系膜下静脉解剖,并于距脾静脉、主动脉 1 cm 处将肠系膜下动静脉结扎,清扫淋巴结。采用电刀完全游离左右腹下神经内侧的脏层筋膜、直肠周围系膜、恶性肿瘤,至肛提肌平面,将肠系膜下血管夹闭,直至阴道直肠膈(男性至精囊腺尖部),切断直肠部位的侧韧带,将远端直肠系膜暴露在外, 包括其周围结缔组织,针对肿瘤距肛门 3~5 cm 者, 在肿瘤完全切除情况下可行保肛术,于肿瘤组织下缘将肠管横断,并于中下腹作一切口,长约 5 cm,将肠段去除,并于肿瘤组织上缘将乙状结肠切断、取出。重新建立气腹,行降结肠 - 直肠吻合术,术后将吻合器取出,并探查切割圈完整性。将气腹关闭,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用 La-TaTME 治疗。麻醉、建立气腹方法及气腹负压同对照组。置入腹腔镜探查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结构,采用超声刀将直肠、乙状结肠间的系膜分离,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做结扎处理,后将其切断,对肠系膜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淋巴结进行清扫,继续向左侧、后侧游离间隙,将左侧侧腹膜打开,游离左结肠后间隙,并向尾侧游离直肠,至腹膜反折平面。经肛门:牵开器将肛门牵开, 经肛镜将肿瘤组织暴露在外,距肿瘤下缘 2 cm 处, 行荷包缝合,打结、闭合直肠,采用电刀于荷包缝合下方将直肠全层切开,进入直肠后间隙,向两侧及前壁扩展,置入单孔装置,采用电刀在镜下游离直肠下段,后壁至骶前间隙,前壁至腹膜反折,将腹膜反折打开,经肛门、经腹部同时进行,于腹膜反折处会和;对可经肛门拖出肿瘤的患者,进行肠管离断,拖出肿瘤,后行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 无法拖出者,作辅助切口(下腹正中)离断肠管, 将肿瘤移除并吻合。彻底止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疾病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2)随访 2 年,比较两组无瘤生存期和复发率。(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无瘤生存期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无瘤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63%,低于对照组的 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TME 术式可清晰探查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关系, 且局部视野清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肿瘤病灶的挤压 [5]。La-TaTME 术式操作时经肛门途径视野更加宽阔,可降低直肠系膜完整切除难度,避免损伤盆腔神经丛、腹部神经丛;同时经肛门进行手术经过扩肛处理后,可顺利将直肠癌标本取出,避免腹部伤口,进而有效避免术中失血过多 [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La-TaTME 术式标记肠管的远端切缘可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效果;(2)La-TaTME 术式沿着筋膜游离,避免损伤阴道后壁、盆腔神经丛、前列腺, 降低手术风险;(3)La-TaTME 术式经自然腔道进行手术,可更加精准游离远端直肠 [7]。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在于,La-TaTME 可将系膜间隙充分暴露在外,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减少并发症, 对于骨盆狭小、肥胖的患者,该术式优势更加显著, 安全性更好 [8]。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无瘤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 La- TaTME 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 TME。

      综上所述,La-TaTME 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可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延长无瘤生存期,其效果优于 TME 治疗,但手术时间长于 TME。

参考文献

[1]黄春妍,陆艳,王临池,等 . 苏州市结直肠癌死亡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实用肿瘤杂志,2019,34(4):362-366.
[2]刘晶晶,段乐乐,余开湖 .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J]. 四川医学,2018,39(5):563-566.
[3]靳鹏辉,胡立冬,李小飞,等 .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 [J]. 中国内镜杂志,2019,25(6):25-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J]. 中华外科杂志,2018,56(4):241-258.
[5]张剑传 .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4(15):22-24.
[6]张志鹏,姚宏伟,陈宁,等 .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7,16(7):695-700.
[7]蔡郁辉 .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36 例临床分析 [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4):105- 106.
[8]张陈,魏健,杨玉辉,等 .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24(3):217-2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