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纳洛酮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该院收治的 16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80 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 研究组采用电针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 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78/80),高于对照组的 87.5%(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 和 E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纳洛酮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GCS 评分和 ESS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纳洛酮治疗。
【关键词】 电针;纳洛酮;急诊内科;昏迷;不良反应
0 引言
昏迷是急诊内科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临床需对昏迷患者实施早期对症治疗,促进其意识苏醒, 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1]。纳洛酮是临床常用促醒药物, 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对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有良好效果,但易引起心率加快、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2]。电针利用电流刺激穴位可促进气血运行而使患者觉醒 [3]。本文观察电针联合纳洛酮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 160 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 <8 分;昏迷时间 <12 h。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患者;晕厥或瘫痪样假性昏迷;合并脑疝、心肌梗死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80 例。研究组男 49 例,女 31 例;年龄17~82 岁,平均(46.4±5.1)岁;昏迷至就诊时间1~10 h,平均(6.3±1.2)h;GCS 评分 3~7 分,平均(5.2±1.1)分;昏迷原因:脑血管疾病 27 例, 中毒24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5 例,低血糖10 例, 溺水4 例。对照组男47 例,女33 例;年龄17~82 岁, 平均(46.1±5.3)岁;昏迷至就诊时间 1~11 h,平均(6.1±1.4)h;GCS 评分3~7 分,平均(5.0±1.2) 分;昏迷原因:脑血管疾病 25 例,中毒 23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7 例,低血糖 10 例,溺水 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拉直舌头,给予高流量吸氧及动态心电监护,建立一条或多条静脉补液通道,尽早开始药物治疗;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尿量、末梢循环情况,休克者应垫高颈部, 抬起下颌;体温过低者给予保暖措施,体温过高者给予降温措施;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值、水电解质紊乱;呼吸肌麻痹、呼吸浅者建立人工气道。脑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内压、脑保护剂等对症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给予补液、注射胰岛素; 中毒者先明确中毒原因,给予彻底洗胃、导泻、抗休克、强心等对症处理;溺水者给予心肺复苏、保暖等处理;低血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98,1 mL ∶ 0.4 mg)治疗,取2 mg 溶于5% 葡萄糖溶液 250 mL 中静脉滴注,每 12 h 滴注1 次, 患者苏醒后停药。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采用SDZ-IV 型电子针疗仪 [ 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 准) 字 2013 第 2270611 号 ] 进行电针刺激治疗,针刺穴位包括足三里穴、人中穴、内关穴、百会穴。电流强度 2 mA,脉冲宽度 0.2 ms, 刺激频率 2~30 Hz,30 min/ 次,1 次 /d,治疗至患者苏醒。
1.3 观察指标 (1)治疗 48 h 后比较两组疗效。显效:意识完全清晰,生命体征恢复正常,GCS 评分提高 10 分以上;有效:意识基本清晰,生命体征有所好转,GCS 评分提高 5~10 分;无效:意识及生命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48 h 后 GCS 评分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GCS 包括睁眼反应(1~4 分)、语言反应(1~5 分)和肢体运动(1~6 分)3 个方面, 总分 15 分,评分越高表示昏迷程度越轻;ESS 评分通过意识水平、凝视、面瘫等 14 个项目评估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评分范围 0~100 分,得分越高, 表示神经功能越强。(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78/80), 高于对照组的 87.5%(70/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 GCS 和 E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 GCS 和 ES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GCS 和 ESS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急诊内科昏迷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农药中毒、电击、溺水等,患者入院时多处于生命垂危状态 [4]。患者入院后应尽早明确昏迷原因,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纳洛酮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静脉注射 2 min 后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阻断阿片受体作用,改善脑灌注压,解除呼吸抑制,升高血压,促进患者苏醒,但纳洛酮药效仅维持 30~60 min,反复用药会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5]。
电针疗法是一种电流治疗和针刺穴位相结合的物理疗法,对刺入穴位的毫针通入低频脉冲电流, 与常规针刺相比,其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更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GCS 评分和 E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足三里穴、人中穴、内关穴、百会穴是治疗神志疾病的经验要穴,针刺诸穴具有调理脏腑、宁心安神、醒脑开窍、回阳固脱的功效。电针刺激利用疏密波持续刺激穴位,通过经络运行激活脑干上行网状系统, 改善脑神经递质水平,可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6]。电针刺激联合纳洛酮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加快患者苏醒,提高治疗后 GCS 和 ESS 评分。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电针刺激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纳洛酮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GCS 评分和 ESS 评分, 效果优于单纯纳洛酮治疗。
参考文献
[1]姚国库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体会 [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6):831-832.
[2]高程,甘正辉,苟晓梅 . 醒脑静注射液配合纳洛酮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38(1):217-220.
[3]承军 . 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昏迷程度的影响及机制 [J]. 山东医药,2016,56(12):61-62.
[4]裴立刚 . 急诊内科昏迷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研究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2):85-86.
[5]何睿瑜,梁学军,王国福,等 . rhEPO 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16(36):7182-7185.
[6]张惜瑜,韦志杰 . 电针对脑性昏迷患者早期促醒的疗效观察 [J]. 中医药导报,2015,21(16):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