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104 例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52 例。对照组口服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rTMS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 个月后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表(SCOPA-AUT)、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脑内乙酰胆碱、多巴胺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 SCOPA-AUT、UPDRS 评分及乙酰胆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多巴胺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 rTMS 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能减轻帕金森病相关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改善其脑内神经递质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巴丝肼
0 引言
帕金森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机制复杂, 可能与老龄化、遗传、氧化应激、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 [1]。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强直、肢体震颤等运动障碍表现,还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生命质量严重下降 [2]。该病常用左旋多巴制剂治疗,但是单用药物治疗起效较慢 [3]。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指的是运用低频磁信号对患者大脑进行反复、持续性的刺激,使大脑皮层电活动产生变化,最终改善患者运动、认知障碍 [4]。本文观察低频 rTMS 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5 月至 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 104 例帕金森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帕金森病治例,1.5 期 7 例,2 期 12 例,2.5 期 10 例,3 期 13 例,4 期 4 例; 病程 1~5 年, 平均(3.41±1.13) 年。研究组男 30 例,女 22 例;年龄 54~81 岁,平均(66.96±11.46)岁;Hoehn-Yahr 分期:1 期5 例, 1.5 期 8 例,2 期 13 例,2.5 期 9 例,3 期 14 例,4 期 3 例;病程 1~5 年,平均(3.54±1.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多巴丝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40264,250 mg)治疗,起始剂量 125 mg/ 次,2 次 /d,每隔 1 周增加 125 mg/d, 最大剂量不超过 1 g/d,连续治疗 2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低频 rTMS 治疗,选用 CCY- Ⅰ型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河南省昊德康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豫械注准 20172260372),疗指南(第三版)》中相关诊断标准[5;]病程≤ 5 年;采用 8 字形双线圈,刺激频率为 1 Hz。治疗时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表(SCOPA-AUT)评分 >18 分。排除标准:安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 rTMS 治疗者;长时间使用镇静安眠药者;合并严重认知障碍、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52 例。对照组男 29 例,女 23 例;年龄 53~79 岁, 平均(66.32±5.27)岁;Hoehn-Yahr 分期:1 期 6患者保持坐姿,检测中枢静息期及运动阈值,然后让患者将下颌放于固定架上,调整线圈位置,使刺激中心位于右侧额叶,刺激强度控制在运动阈值的60%,设置每序列 30 次脉冲,每 2 个序列间隔 30 s,20 min/ 次,1 个疗程 7 d,连续治疗 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2 个月后的自主神经功能。采用 SCOPA-AUT 评分评价, 共 23 种症状,每种症状 3 分,总分 69 分,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2 个月后的帕金森病症状。采用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价,包括日常生活能力(52 分)、运动功能(56 分)及精神行为情绪(16 分)3 个方面,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包括乙酰胆碱及多巴胺,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SCOPA-AUT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SCOPA-AU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SCOPA-AUT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 UPDR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UPD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精神行为情绪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乙酰胆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多巴胺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锥体外系疾病,属于慢性退行性病变,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如运动迟缓、肢体震颤、姿势异常等,且伴有记忆力减弱、感觉异常、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6]。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异常有关,患者表现为乙酰胆碱水平升高,多巴胺水平降低,因此可以采用左旋多巴制剂治疗该病 [7]。多巴丝肼是一种复合制剂,含有左旋多巴、苄丝肼两种成分,其中左旋多巴进入大脑以后转化为多巴胺,发挥抗帕金森病的作用;苄丝肼可以抑制左旋多巴的降解,促使更多的多巴胺到达基底神经节[8]。 但是单用该药治疗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效果有限。
研究报道,低频 rTMS 能够促进尾状核附近内源性多巴胺的释放,抑制多巴胺的分解,并调节纹状体苍白球直接、间接环路的兴奋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SCOPA-AUT、UPDRS 评分及脑内乙酰胆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多巴胺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低频rTMS 联合多巴丝肼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减轻患者帕金森病相关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改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
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低频 rTMS 治疗未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低频 rTMS 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能减轻帕金森病相关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改善其脑内神经递质水平, 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胡晓辉,陈国艳,徐萍,等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效果观察 [J]. 中国医药,2017, 12(2):233-235.
[2]刘得乐,刘筠 .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伴抑郁的疗效观察 [J]. 当代医学,2017,23(29): 134-136.
[3]王晓平,罗永杰,吴景芬,等 . 多巴丝肼联合电针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胱抑素 C 及血清离子水平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301-4303.
[4]罗明民,张红雷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2): 5556-5559.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6):428-433.
[6]赵航,葛晗明,张格娟,等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及对运动皮质兴奋性影响 [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9,25(5):16-20.
[7]齐美红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执行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8):92-94.
[8]李嘉,杜岩 . 帕金森应用多巴丝肼 + 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124-125.
[9]刘锦仪,陈秀娟,邱素丽,等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内科,2019, 14(4):477-479.
[10]陆雅露 . 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J]. 养生保健指南,2017,18(44):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