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保温方法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2 14:45: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保温方法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6 月至 2020年6 月该院收治的 10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保温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两组均给予血管内低温治疗,在此期间观察组采用恒温毯保温,对照组采用普通棉被保温。比较两组降温时间、复温时间、ICU 住院时间,以及寒战、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结果:两组降温、复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寒战、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期间,使用恒温保温毯可降低患者寒战、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不会影响降温、复温速度。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恒温保温毯;血管内低温;保温方法;寒战

0  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为危重症,致残率、致死率高, 为了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临床常采用亚低温治疗。血管内低温治疗指的是通过热交换技术直接对血液进行降温,与体表降温相比,该方法降温更快,控温更精确,但可增加患者应激反应,导致寒战、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1]。在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同时, 对患者躯干部位进行保温,可以减少应激反应 [2]。本文比较恒温保温毯与常规盖被法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10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 8 分,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重症颅脑损伤;符合亚低温治疗适应证。排除标准:脑干、下丘脑损伤;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 碍;伴有严重低血 压(收缩压≤ 90 mmHg, 1 mmHg=0.133 kPa)。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保温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男 31 例,女 19 例;年龄35~71 岁,平均(42.30±3.4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 1~4 h,平均(2.23±0.76)h;GCS 评分 3~8 分, 平均(5.21±1.21)分;损伤类型:硬膜外血肿 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 例,脑挫裂伤15 例;合并症: 高血压15 例,糖尿病7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21 例; 年龄 33~74 岁,平均(43.11±4.2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 1~5 h,平均(2.37±0.58)h;GCS 评分 3~7 分,平均(5.48±1.24)分;损伤类型:硬膜外血 肿 20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17 例,脑挫裂伤 13 例;合并症:高血压 17 例,糖尿病 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大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同时联合血管内低温治疗。经右股静脉穿刺进入下腔静脉,置入冷凝导管,连接血管内温度控制导管系统 [ 美国 ALSIUS 公司,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进)字 2008 第 3770339 号,型号 Cool Gard3000],向管道内输注冷盐水,体内温度探头置于直肠,设置目标温度为 34 ℃,并控制脑部温度为 32~35 ℃。根据患者病情,亚低温治疗 4~7 d 后复温,以 0.25 ℃ /h 的速度升温,使直肠温度恢复到 37 ℃。
血管内低温治疗过程中,观察组采用恒温毯 [ 美国 3M 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 2013 第2261843 号 ] 保温,设置温度 36.5 ℃;对照组采用普通棉被保温。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降温时间、复温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降温时间指直肠温度下降到 34 ℃的用时,复温时间指直肠温度恢复到 37 ℃的用时。(2)比较两组亚低温治疗期间寒战及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采用床边寒战评估量表(BSAS) 评估患者的寒战情况,分为 0~3 级,≥ 1 级为发生寒战。直肠温度 >35 ℃或 <33 ℃为体温波动过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降温、复温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比 较 两组降温、复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ICU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寒战及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寒战、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少脑组织代谢,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但在亚低温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寒战情况,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甚至加重脑神经损伤 [3]。而采用血管内降温治疗并联合体外保温,既可以保证脑部处于亚低温状态,又可以维持体表温度在正常范围, 从而降低寒战发生率 [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降温、复温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寒战、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 ICU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恒温保温毯和棉被覆盖均作用于体表,不会影响体内核心温度,因此二者降温、复温速度接近。恒温保温毯能够精确控温,维持体表温度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患者寒战、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还能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预后,缩短ICU 住院时间 [5]。

综上所述,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期间,使用恒温保温毯可降低患者寒战、体温波动过大发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不会影响降温、复温速度。

参考文献

[1]崔君霞,金奕,于华 . 35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分期护理 [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13-615.
[2]张龙 . 恒温保温毯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母婴世界,2016(19):50.
[3]刘芳,杨倩倩,杨莘,等 . 重症脑缺血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护理实践与依据 [J]. 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 974-978.
[4]刘淑玲,刘海波,李兰翠,等 . 恒温保温毯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观察 [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37-239.
[5]郑志文,袁林 . 分析恒温保温毯在血管内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 [J]. 养生保健指南,2018(10):3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0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