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Orem 自护理论护理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0 15:44: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奥瑞姆(Orem)自护理论护理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124 例压疮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2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Orem 自护理论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护理前后照顾者照顾行为评分和照顾负担评分。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 4.84%(3/62),低于对照组的 25.81%(1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照顾者照顾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Zarit 照顾者负担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Orem 自护理论护理可降低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和照顾负担评分,提高照顾者照顾行为评分,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Orem 自护理论护理;压疮高危患者;发生率;照顾者;照顾行为;照顾负担

0  引言

长期卧床、身体瘦弱、营养不良及老年患者是发生压疮的高危群体 [1]。家庭照顾者与家庭护理的有效配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奥瑞姆(Orem)自护理论护理依据患者自理能力、自理需求,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以达到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的目的 [2]。本文观察 Orem 自护理论护理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8 月至 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 124 例压疮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Braden 压疮风险评估表评分≤ 12 分;长期卧床者;每例患者均只有 1 名照顾者。排除标准: 入院时有压疮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躯体性疾病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文号:2016-036-KY16)。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2 例。观察组:男 34 例,女 28 例;年龄 46~65 岁,平均(55.34±5.24) 岁;脑血管病后遗症 23 例,心力衰竭 37 例,其他2 例; 照顾者男 24 名, 女 38 名; 年龄 29~40 岁, 平均(35.43±3.21)岁。对照组:男 31 例,女 31 例; 年龄 47~68 岁, 平均(55.36±5.27) 岁; 脑血管病后遗症 25 例,心力衰竭 35 例,其他 2 例; 照顾者男 22 名, 女 40 名; 年龄 29~42 岁, 平均(35.62±3.0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发放压疮相关知识手册,向患者及照顾者讲解压疮发生机制、危害、预防及护理等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翻身, 嘱照顾者每日采用温水擦洗 2 次患者皮肤;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变化。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Orem 自护理论护理。(1)评估: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全面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缺陷,依据评估结果与患者及照顾者共同制定护理方案。(2)完全补偿护理:指导并教会照顾者按摩患者膝盖、骶尾处和足跟等骨隆突处,3~5 min/ 次, 5~6 次 /d;建立床头翻身卡,每 2 h 翻 1 次身,每次翻身后记录翻身时间,翻身前妥善固定各种导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并在受压皮肤处喷涂赛肤润,采用指腹轻柔按摩 1 min,禁止在皮肤破溃处使用;采用高弹力海绵垫、软枕等工具,放于患者受压处,分散局部组织压力。(3)部分补偿护理:护理过程中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和勤更换,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依据受压局部皮肤大小,选择相应的水胶体敷料进行粘贴;建议其每日采用温热毛巾热敷受压部位 3~4 次,或采用 50% 酒精、红花油涂擦按摩;鼓励患者主动行床上翻身、坐起等活动,由家属监督,必要时可协助患者;嘱患者便后及时清洗肛周皮肤,患者出现频繁腹泻或失禁时,可在清洁后涂抹鞣酸软膏,灌肠时采用带囊气管取代肛管。(4)支持教育护理:每周开展 1 次健康教育讲座,采用 PPT、视频等方式讲解压疮相关知识;指导患者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依据指令依次放松头面部、肩部、胸部、下肢等部位肌肉,感受肌肉的紧张、放松状态,15~20 min/ 次, 1~2 次 /d;询问照顾者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邀请表现良好的照顾者现身分享自身护理经验和心得。两组均连续护理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3]。Ⅰ期: 局部皮肤组织出现红、肿、热、痛,与周围皮肤组织界限清楚,压力解除 30 min 后皮肤颜色仍不能恢复;Ⅱ期:局部皮肤呈紫红色,表皮有硬结、水泡形成,部分表皮受损,有较浅的开放性溃疡,无结痂;Ⅲ期:皮肤组织全层缺失,形成溃疡,但肌腱、骨头、肌肉等未外露,有结痂;Ⅳ期:全程皮肤缺失伴有肌肉、骨骼的暴露,有结痂。(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照顾者照顾行为评分和照顾负担评分。采用照顾行为量表从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翻身行为及创面护理等 4 个维度评价照顾者照顾行为 [4], 共 20 个条目,采用 3 级评分法,总分 0~60 分,得分越高表示照顾行为越好。采用 Zarit 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 从角色负担及个人负担2 个维度评价照顾者的照顾负担, 共 22 个条目,采用 4 级评分法,总分 0~88 分,分值与照顾负担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4.84%(3/62),低于对照组的 25.81%(16/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照顾者照顾行为评分和照顾负担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照顾者照顾行为评分和ZB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照顾者照顾行为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ZBI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压疮是发生在皮肤及潜在皮下软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好发于骨隆突处,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循环障碍及大小便失禁者均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 压疮具有发展快、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压疮一旦发生,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恢复 [5]。多数压疮高危患者缺乏一定的自我照护能力,需医护人员或照顾者给予帮助 [6]。

Orem 自护理论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分析,依照患者自理能力不同给予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及支持教育护理等不同的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和 ZB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照顾者照顾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Orem 自护理论护理为完全丧失自理能力、无法进行自身卫生及起居的患者提供完全补偿护理,以补偿自理不足,配合定时翻身、预防工具的使用等一系列干预措施, 能够减少压疮发生风险,促进压疮愈合;为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且意识清醒患者提供部分补偿护理,护理过程中做到六勤,加强大小便管理,能够减少粪便对皮肤的刺激,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支持教育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和家属对压疮的认识和压疮预防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和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可减轻照顾者的照护负担。

综上所述,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Orem 自护理论护理可降低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和照顾负担评分,提高照顾者照顾行为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林白浪,陈小芬,符小玲,等 . 海南省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及其他皮肤损伤现状调查与分析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8):2171-2176.
[2]沈传华 . 奥瑞姆自护模式在老年病人护理中的运用 [J]. 护理研究,2008,22(18):1618-1619.
[3]黎宁,王庆梅 . 压疮分级与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5):37-39.
[4]周冬梅,钱晓路,陆敏敏,等 . 压疮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照顾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 378-381.
[5]骆善红 . 循证护理干预在 ICU 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37-139.
[6]尹晓玲,马志玲 . 主要照顾者压疮认知水平对患者患压疮的影响 [J]. 中外健康文摘,2013(32):86-86.
[7]贺诺 . 以Orem 自护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皮肤病与性病,2020,42(2):299-3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0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