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特色护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0 09:51: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70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 Ⅱ)和 Barthel 指数(BI)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HPLP- Ⅱ和 BI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可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SAS 和SDS 评分, 以及提高 HPLP- Ⅱ和 BI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护理。

【关键词】 中医特色护理;卒中;SAS 评分;SDS 评分;HPLP- Ⅱ评分;BI 评分

0  引言

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四高特征”,近年来,卒中发病特征逐渐转为“一降两升”特征, 即病死率降低以及发病率、致残率升高 [1]。中医特色护理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运用传统中医技术与方法,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2]。本文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70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 [3];初次发病;认知正常;可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 合并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180815)。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 男 20 例, 女 15 例; 年龄 45~74 岁, 平均(62.49±4.6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30 min 至 12 h, 平均(6.89±1.48)h。观察组:男 18 例,女 17 例; 年龄 45~75 岁,平均(63.05±4.5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30 min 至 12 h,平均(7.05±1.5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以及环境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组建中医特色护理小组。由神经科和中医科医师各 1名、康复科医师 2 名和专科护士 6 名组成,以护士长为组长。(1)中医情志护理。①以情胜情疗法: 怒则气上者给予悲制怒制约之法,讲解生活中遇到的最悲伤的事件,反复刺激控制愤怒情绪;思则气结型者,利用激怒疗法,采用不同手段刺激患者, 使其发怒;悲则气消型者运用喜胜悲的情志相胜法, 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恐则气下型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诱导患者诉说不良情绪,对症解决; 喜则气缓型者,以恐胜喜制约之法,以刺激性语言讲解疾病危害性。②静志安神疗法:依据《健身气功六字诀》及患者康复情况,采取站位、立位及靠床位,引导其调整呼吸,待呼吸均匀后轻闭嘴唇, 用鼻呼吸空气,吸尽时念字吐出肺脏浊气。(2) 针刺。针刺按照“四诊八纲”辨证施针,头面部取百会穴、上星穴、印堂穴、迎香穴、太阳穴、下关穴、地仓穴、人中穴、风池穴;上肢取合关穴、曲池穴、外关穴、肩髃穴、手三里穴等;下肢取足三里穴、环跳穴、血海穴、阳陵泉穴、承山穴、太溪穴、昆仑穴等。每次留针 20 min,1 次 /d。(3)按摩: 从头部轻柔按摩,拇指揉摩头部 5 次,手揉拿上肢5 次,对肌腱部位做弹指法1~2 次,按揉及活动关节; 下肢屈曲数次,拇指揉按足背面及各趾间,每次按摩 30 min,1次/d。

两组均护理 10 d。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 [4]。SAS 标准分分界值为 50 分:50~59 分为轻度焦虑; 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SDS 标准分分界值为 53 分: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为重度抑郁。(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 Ⅱ) 评分 [5]。该量表 52 个条目,每条目 1~4 分,总分52~208 分,评分越高,健康促进行为越高。(3)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 Barthel 指数(BI)评分 [6],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SAS 和 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 HPLP- Ⅱ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HPLP-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HPLP- Ⅱ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 BI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 BI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 80%,随着救治技术不断提高,其病死率下降,但多数存活患者因伴随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易引起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6-7]。中医特色护理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及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包括情志护理、中医针刺、中医按摩等特色技术。

七情变化会影响疾病转归及预后,因此良好的情志护理能改善患者脏腑气机功能,确保机体健康 [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SAS 和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以情胜情疗法是基于“喜胜忧(悲),忧(悲)胜怒,怒胜思, 思胜恐,恐胜喜”的中医护理理论,根据不同情绪的趋向性给予相应的制约疗法,可使患者气血平和, 心神安宁;静志安神疗法可解郁清心,安神定志, 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HPLP- Ⅱ和 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中医情志护理注重患者精神神志的调养,激发其宁心安神的自我觉察功能,使其准确认识疾病,建立健康促进行为,从而提高生命质量;中医针刺利用大脑皮质的可塑性,促使机体恢复主动运动;中医肢体关节按摩,起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作用, 能缓解肢体痉挛,提高康复效果 [9]。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可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SAS 和 SDS 评分,以及提高 HPLP- Ⅱ和 BI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护理。

参考文献

[1]孙海欣,王文志 . 中国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结果发表 [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5):337.
[2]程晓波,陈正权,周小玲,等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6): 1123-1126.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4]Yue T, Li Q, Wang R, et al. Comparison of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and Zung Self-Rating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 (SAS/SDS) in Evaluat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soriatic Arthritis[J]. Dermatology, 2020,236(2):170-178.
[5]曹文君,郭颖,平卫伟,等 . HPLP- 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 20(3):286-289.
[6]高峰,徐安定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 2015[J].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7):590-606.
[7]彭丽丽,陈芳,刘畅,等 . 中医特色护理脑卒中患者的系统评价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115- 117.
[8] 李英 . 浅释七情致病 [J]. 新医学导刊,2008,7(12):52.
[9]  徐桂兰 . 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2):403-4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0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