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再入院率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19 10:42: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70 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和随访 3 个月内再入院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小于对照组,两组LVEDD 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为 5.71%(2/35),低于对照组的 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和 3 个月内再入院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运动康复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再入院率

0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最终阶段,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老年人,致死率极高。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等 [1-2],但患者易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不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康复进程 [3]。本文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再入院率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70 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关于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4];左心衰竭,伴有胸闷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肢体水肿等症状;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 ~ Ⅳ级。排除标准:伴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有心脏手术史; 主动脉狭窄;依从性较差;伴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观察组男 18 例, 女 17 例; 年龄 54~84 岁, 平均(68.33±3.08)岁;病程3~10   年,平均(6.88±1.67) 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 14 例,Ⅲ级 12 例,Ⅳ级 9 例;原发疾病:冠心病 17 例,高血压 15 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3 例。对照组男 19 例,女16 例; 年龄 55~80 岁, 平均(68.49±3.17) 岁; 病程 4~9 年, 平均(6.75±1.52) 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 13 例,Ⅲ级 14 例,Ⅳ级 8 例;原发疾病:冠心病 19 例,高血压 14 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 受体阻滞剂、强心剂和脱水剂等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嘱患者按时按规律用药,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膳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同时引导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康复活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1)NYHA 心功能为Ⅳ级的患者: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身各个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和下肢的直腿抬高训练、压腿训练、腘绳肌牵伸训练等,5 min/ 次,2 次 /d,并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指导患者从被动运动变为主动运动,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洗漱、穿衣、进食及大小便等。(2)NYHA 心功能为Ⅲ级患者:嘱患者卧床休息,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站立训练、移步训练,5~10 min/ 次,3 次 /d,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可适当增加训练量及训练时间;同时协助患者完成床边用餐、自行大小便及沐浴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3)NYHA 心功能为Ⅱ级患者:嘱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每日协助患者至室外散步,每次步行 1000 m,2 次 /d,并引导患者自行上下楼梯,2 次 /d,2 层 / 次,同时可配合太极拳、健身操等额外训练。(4)训练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律、心率及血压,如出现胸痛、面色苍白或气喘等症状,需即刻终止运动,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两组均连续护理 3 个月,在患者出院后 3 个月内保持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康复进程并给予生活指导及相应运动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采用心脏彩超检测两组护理前、护理 3 个月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2) 比较两组随访 3 个月内的再入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 两组 LVEDV、LVESV 和 LVEDD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LVEDV、LVESV 和 LVEDD 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 LVEDD 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再入院率比较 出院后 3 个月内,观察组再入院率为 5.71%(2/35),低于对照组的 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

3  讨论

既往临床认为慢性心衰患者需卧床休息,运动只会使患者病情继续恶化,影响预后 [5-6]。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的生物学性能及骨骼肌组织学,可提高骨骼肌的耐受性及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外周血液循环,改善心肌血供,减轻心脏负荷,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 [7-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LVEDV、LVESV 和 LVEDD 均小于对照组,出院 3 个月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运动康复护理针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衰患者给予相应的运动指导, NYHA 心功能Ⅳ级患者病情较重,在保证其卧床休息的前提下,由被动训练逐渐过渡至主动训练,再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可逐步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 缓解呼吸困难与疲劳感;NYHA 心功能为Ⅲ级的患者从简单的站立训练、移步训练再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显著改善其运动能力;NYHA 心功能为Ⅱ级的患者病情较轻,可直接进行散步、上下楼梯、太极拳、健身操等训练,可增强患者运动耐量与心排血量。针对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运动护理,可在提升心功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再入院率 [9-10]。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和 3 个月内再入院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学美,李晓燕,陈芳,等 . 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及醛缩酶水平的影响研究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64-566.
[2]康铁朵,刘文娴,康云鹏,等 . 心脏康复运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2017,12(2):171-174.
[3]王玉华,佟士骅,居海宁,等 . 有氧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1):2118-2121.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5(12):1076-1095.
[5]张振英,王立中,席家宁,等 . 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家庭心脏康复项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影响的临床研 究 [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9,17(8):709-714.
[6]何飞,周新浪,陈达开,等 . 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1):58-60.
[7] 沈彩云,狄嘉伟,王铁成 . 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7):628-632.
[8] 张柯 . 有氧康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 能的影响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6):829-832.
[9]王薇,王亚楠,卜煌 . 规范化Ⅰ期运动康复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5):2727-2732.
[10] 叶磊,王秋莉,周意,等 . 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3):4830-48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0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