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同步放化疗效果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14 15:59: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同步放化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3 月该院收治的 80 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同步放化疗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两组均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水平、盆腔控制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 6 个月,观察组盆腔控制率为 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0.00%;复发率为 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前实施同步放化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提高术后盆腔控制率,效果优于宫颈癌术后实施同步放化疗。

【关键词】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广泛子宫切除术;同步放化疗法;复发率;盆腔控制率

0  引言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仅次于乳腺癌 [1]。早期宫颈癌可采用手术治疗,配合同步放化疗可提高疗效,但何时进行同步放化疗尚存在争议 [2-3]。本文比较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同步放化疗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 [4];年龄 <75 岁;首次进行手术治疗;首次进行同步放化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同步放化疗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年龄 45~71 岁,平均(59.63±3.60)岁;鳞癌 25 例,腺癌 9 例,腺鳞癌 6 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Ⅱ A2 期 24例,Ⅱ 期 16 例;体质量指数 18~27 kg/m2,平均(25.45±1.34)kg/m2。 对照组: 年龄 44~70 岁, 平均(59.20±3.59) 岁; 鳞癌 23 例, 腺癌 11 例, 腺 鳞 癌 6 例;FIGO 分 期 Ⅱ A2 期 22 例, Ⅱ B 期18 例; 体质量指数 19~28 kg/m2, 平均(24.92±1.2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后,建立气腹,常规四孔操作,于肚脐上方 1 cm 处作一10 mm 的孔(观察孔),左右侧脐部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 处各作一 10 mm 的孔(主操作孔), 患侧主操作孔与观察孔连线的中间位置作一 5 mm 的孔(辅助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德国史托斯KARL STORZ,型号:26003AA)后探查盆腹腔情况,剪断圆韧带、固有韧带、阔韧带后,分离子宫动脉、直肠阴道间隙,切断宫骶韧带、主韧带、切除子宫,依次将髂总、髂外、髂内、闭孔淋巴结清除,检查创面有无出血,再进行止血、缝合处理。

对照组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术后 2~3 周膀胱功能恢复后,实施同步放化疗方案,1 次 / 周,连续 3 周为 1 个疗程。

观察组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1 次 / 周,共实施 3 周,在放化疗结束后的 2~3 周实施手术。

化疗方案:顺铂注射液(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 司, 国 药 准 字 H53021740,20 mL ∶ 20 mg) 15 mg/m2,静脉滴注,1 次 / 周;化疗前接受西咪替丁片(南阳普康恒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933,0.2 g) 口服,1 片 / 次, 饭后或睡前服用;盐酸昂丹司琼片(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60146,4 mg)口服, 4 mg/ 次;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2021435,20 mg)肌内注射, 剂量 40 mg。

放疗方案:在接受放疗的前 1 d 排空肠道,后根据 CT 扫描定位,参数设置:层厚 3 mm;扫描部位:第 2 腰椎开始至闭孔下缘 5 cm 处,扫描结束后, 上传结果至 VARIAN Eclipse 计划系统中,勾画靶区,并依据 CT 显示的图像,将大体肿瘤靶区加以勾画,肿瘤临床靶区的顺序由上至下(腹主动脉分叉处至闭孔下缘),如果宫旁组织浸润,需要单独进行勾画;计划靶区,在原有基础上向外扩 5 cm,勾画正常组织。靶区的剂量:GTV 50.4~56 Gy;对于距离宫颈比较远的受浸宫旁组织: CTV2 56~60 Gy;全盆腔淋巴引流区剂量 50.4 Gy。单次;剂量:1.8 Gy,1 次 /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2) 比较两组治疗后 6 个月盆腔控制(未发生盆腔转移)率和复发率。(3)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盆腔控制率和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 6 个月,观察组盆腔控制率为 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0.00%;复发率为 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

3  讨论

已知 FIGO Ⅱ期宫颈癌 5 年生存率可达 70.0%[5],而盆腔淋巴结通常是从低位的宫旁、闭孔淋巴结开始转移,之后为髂内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等,而淋巴结转移是淋巴结转移预后重要的影响因素,若已经存在该处转移,则患者 5 年生存率明显降低,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清扫淋巴结 [6]。

同步放化疗指在放疗的同时给予化疗药物,而宫颈癌术前实施同步放化疗,可以降低癌细胞活性、术中播散,有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 [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6 个月,观察组盆腔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术前同步放化疗有利于杀灭循环中的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消除可能的微转移灶,利于术中淋巴结的清扫, 从而降低复发率 [9]。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宫颈癌术前或术后实施同步放化疗安全性相当。

综上所述,宫颈癌术前实施同步放化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提高术后盆腔控制率,效果优于宫颈癌术后实施同步放化疗。

参考文献

[1]刘慧强 .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258-1260.
[2]罗孟亚男,苏文利,李有强 . 早期宫颈癌手术后化疗和同步放化疗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性科学,2020,29(3):24-27.
[3] 钟美霞 . 顺铂及伊立替康新辅助化疗后手术与同步放化疗后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J]. 黑龙江医药,2020,33(5):1066-1068.
[4] 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915.
[5] 王静丽,藏秋霞 . 年轻妇女宫颈癌 52 例临床分析 [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3):271-272.
[6] 葛俊丽,孙季冬,李佳,等 .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研究 [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3):198-203.
[7] 谢丽,夏依拉·艾合买提,古丽娜·库尔班,等 . 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近距离放疗和同步化疗治疗对Ⅰ B2- Ⅱ A2期宫颈癌治的价值观察 [J]. 医药前沿,2019,9(5):149.
[8] 汪萍 . Ⅱ b 期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 24 例疗效分析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3):98-100.
[9] 杨敬秋 . 两种放化疗方式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有危险因素患者疗效和并发症的观察 [J]. 医药前沿,2018,12(8):230-2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