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负荷动态 CT 心肌灌注成像(CT-MPI)联合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 79 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 CT-MPI 联合 CCTA 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CTA 检查、CCTA 联合 CT-MPI 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以及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结果:79 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 42 例阳性,37 例阴性;CCTA 检查检出 27 例真阳性,30 例真阴性;CCTA 联合 CT-MPI 检查检出 39 例真阳性,29 例真阴性。CCTA 联合 CT-MPI 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 92.86%、准确度为 86.08%,均高于 CCTA 单独检查的 64.29%、7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TA 联合CT-MPI 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管腔狭窄比例高于CCTA 检查, 斑块长度长于CCTA 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PI 联合CCTA 检查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 以及评估斑块大小和动脉狭窄的效能优于单项 CCTA 检查。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负荷动态 CT 心肌灌注成像;心肌缺血;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诊断效能
0 引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为心内科常见病。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CCTA)检查为临床早期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式,但在评价、预测心肌缺血中有明显的局限性 [1]。负荷动态 CT 心肌灌注成像(CT-MPI)检查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可在 CCTA 检查筛查出阳性患者后,再经动态连续扫描得到功能学成像数据,对心肌血流灌注进行定量评估,实现“一站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目的 [2]。本文观察CT-MPI 联合 CCTA 检查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本院收治的 79 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3]。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者;合并水电解质紊乱者;合并心律失常者;合并造影剂过敏史、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史、冠状动脉搭桥史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病变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其中男 46 例,女 33 例;年龄 52~67 岁,平均(59.43±3.64)岁;病程 1~5 年,平均(2.87± 0.88)年;体质量指数 20~25 kg/m2,平均(22.53±1.14)kg/m2;合并症:糖尿病23 例,血脂异常30 例,高血压 26 例。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 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双源 CT 检查。CCTA 检查: 视野 260 mm× 260 mm,准直器距离128.0 mm×0.6 mm,电压100 kV, 旋转速度 0.28 s,层距 0.50 mm,层厚 0.75 mm,根据心率自主调节螺距,以对比剂示踪法定位兴趣部位,设定阈值:100 HU,延迟:6 s;将气管隆突下 10 mm 至心脏膈面作为扫描范围。
CT-MPI 检查:计算钙化积分、定位像,同时行小剂量测试(造影剂 15 mL,注射速度 5.0 mL/s), 升主动脉平台期确定后,延迟 4 s 扫描,注射三磷酸腺苷 140 mg/(kg·min),3 min 后实施扫描, 扫描图像间隔 2 mm,层厚 3 mm,管电压 80 kV, 管电流 300 mAs/ 转,准直设定 128.0 mm×0.6 mm, 机架旋转时间 0.28 s,检查期间密切观察受检者生命体征,如发生异常,立刻停止检查;获取不同时间点图像 10~15 幅, 输入分析软件, 以“Body PVCT”模式行 Myocardial 灌注分析,获取三维心脏可旋转图像,之后以 Patlak plot 法、可视化定性分析法定量评估心肌灌注缺损。
冠状动脉造影检测:选用介入导管室数字减影仪(西门子 Agiostar )检查,患者平卧于检测床,常规消毒、铺巾,于右桡动脉搏动最强点进行穿刺、留置导管,造影导丝通过导管直至各冠状动脉开口处,依次检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观察各血管的狭窄程度。
1.3 观察指标 (1)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为“ 金标准”, 比较 CCTA、CCTA 联合 CT-MPI 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2)比较 CCTA、CCTA 联合 CT-MPI 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 79 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42 例为心肌缺血,37 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2.2 CCTA、CCTA 联 合 CT-MPI 检 查 诊 断 冠 心病心肌缺血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比较 CCTA 检查检出真阳性 27 例,真阴性 30 例; CCTA 联合 CT-MPI 检查检出真阳性 39 例,真阴性29 例。见表 1。
2.3 CCTA、CCTA 联合 CT-MPI 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比较 CCTA 联合 CT-MPI 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灵敏度为 92.86%、准确度为 86.08%, 分别高于CCTA 单独检查的 64.29%、7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TA 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特异度为 81.08%,与 CCTA 联合 CT-MPI 检查的78.3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4 CCTA、CCTA 联合 CT-MPI 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比较 CCTA 联合 CT-MPI 检查斑块长度长于 CCTA 检查,管腔狭窄比例高于 CCTA 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心肌缺血是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引发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现阶段临床常以磁共振成像、核素等方法评价冠心病心肌灌注情况,其中核素是最经典方式,但其难以显示动脉管腔结构,且空间分辨力差,对早期无明显症状者无法进行有效诊断,特别是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漏诊风险较高 [4]。而磁共振成像在空间、时间分辨力方面有明显优势,可清晰呈现心肌缺血程度、范围,但其假阳性率较高,难以定量分析血流量,易高估缺血程度,另外其技术难度大、价格高、采集数据时间长,故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5]。CCTA 检查可评定动脉狭窄状况、位置,诊断早期冠心病的灵敏度较高,但仅能提供血管解剖信息,难以有效判断心肌灌注状况,另外对钙化较重者,其评估效果明显受限,易高估血管狭窄程度,因此单独 CCTA 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 [6]。随 CT 成像技术的发展,CT-MPI 在临床得到逐渐应用,其经持续动态扫描,可得到功能学成像数据,进而评价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CCTA 检查比较,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经 CCTA 联合 CT-MPI 检查管腔狭窄比例较高,斑块长度较长。究其原因为,CT-MPI 以增强扫描模式能定量判断心肌血流值,同时通过注入对比剂可定量评定组织灌注情况,有效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而联合 CCTA 能同时获取心脏功能、结构信息 [8]。另外CT-MPI 能经心肌灌注负荷计算实现对心肌缺血的动态观察,并评价病变血管、血管远端室壁运动 [9]; 同时应用 128 排螺旋 CT 能显著提高检查覆盖范围, 还可在低剂量扫描模式下进行空间、时间分辨检查,以提高全心灌注检查效率 [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CCTA 联合 CT-MPI 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 CCTA 检查。提示 CT-MPI 联合 CCTA 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优于单纯CCTA 检查。
综上所述,CT-MPI 联合 CCTA 检查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以及评估斑块大小和动脉狭窄的效能优于单项 CCTA 检查。
参考文献
[1]莫绪凯,林铭霞,梁建业,等 . 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心肌灌注评估冠心病的 Meta 分析 [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6): 1020-1024.
[2]Danad I, Szymonifka J, Schulman-Marcus J,et al. Static and dynamic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perfusion by computed tomography[J]. 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6,17(8): 836-844.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等 .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9):680-694.
[4]韩宝华,罗晓婷 . 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心电图与心脏超声室壁运动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0):1495-1497.
[5]曾志斌, 沈比先,高德宏,等 . 3T 磁共振容积成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心脏结构及心肌功能的评价 [J]. 中国医学工程,2018,26(6):59-61.
[6]王素艳 . 负荷动态 CT 心肌灌注联合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当代医药,2018, 25(27):101-103.
[7]周铁力,李京顺 . 静息状态下 CT 冠状动脉造影结合 CT 首过心肌灌注成像在阻塞性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6):649-652.
[8]何宏兵 . 负荷动态 CT 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动态心电图 QTc 间期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9,47(5):479-482.
[9]王吉佳,王铁铮,孟玲丽 . CT-MPI 联合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体会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3(12):50-51.
[10]杨培灵,张福全 . 负荷动态 CT 心肌灌注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18,16(4):77-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