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1 例。对照组采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术前和术后 3 d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和术后 3 个月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 Cobb 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 3 d VAS 评分和术后 3 个月 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 3 个月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伤椎后凸 Cob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44%,低于对照组的 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用量,降低术后 VAS 评分、ODI 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小伤椎后凸 Cobb 角,增加伤椎前缘高度,其效果优于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腰椎功能
0 引言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主要是因骨质疏松引起,常表现为腰背痛等 [1]。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均为临床常用术式,其中,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可迅速修复椎体高度,但骨水泥渗漏率较高 [2]。而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中的骨填充网袋是为降低骨水泥渗漏而专门研究的,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本文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20 年 9 月本院收治的 82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标准 [3];经 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伴有疼痛、腰椎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无椎管内明显骨块占位。排除标准:陈旧性骨折;椎体压缩爆裂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风湿性疾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1 例。对照组男 23 例,女 18 例; 年龄 61~82 岁, 平均(70.32±3.30) 岁;病程 1 d 至 6 周, 平均(2.59±0.37) 周; 骨密度值0.2~0.6 g/cm2, 平均(0.41±0.04)g/cm2;骨折节段:L1 节段 16 例,L2 节段 12 例,L3 节段 7 例,L4 节段 6 例。研究组男 25 例,女 16 例;年龄 61~82岁,平均(70.79±3.40)岁;病程 1 d 至 6 周,平均(2.72±0.43) 周; 骨密度值 0.2~0.6 g/cm2,平均(0.42±0.06)g/cm2;骨折节段:L 节段 17 例, L2 节段 11 例,L3 节段 8 例,L4 节段 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所用穿刺针、骨填充网袋、骨水泥、骨水泥注入器等均购自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对照组采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局部麻醉,取仰卧位,垫高髂前上棘,促使患者腹部悬空,使用 C 形臂 X 线机透视定位,常规消毒铺巾。于 C 形臂 X 线机透视下双侧椎弓根穿刺进针, 后抽出内芯,置入导丝,拔出穿刺套管,置入工作套管,使工作套管前缘位于伤椎前 2/3 处,移出导丝。用精细钻扩大导丝针道,后取出精细钻,在椎体中线前 1/3 处置入球囊,且在 C 形臂 X 线机透视下注入碘海醇注射液 [ 上海司太立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203258,100 mL ∶ 30 g(I)],缓慢扩张球囊,椎体高度满意后,拔出球囊,于 C 形臂X 线机透视下将骨水泥缓慢注入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均匀或有渗漏,即可停止。操作完成,无菌敷贴覆盖。
研究组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麻醉、体位、消毒、穿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取出精细钻后,将骨扩张矫形器放于伤椎前 1/3 处,撑开骨扩张矫形器,进行椎体复位,椎体高度满意后取出扩张矫形器,挑选适宜的骨填充网袋,将其置入椎体前 1/3 处,且在透视下缓慢多次低压灌注骨水泥, 网袋渗漏或膨胀,便可停止。骨水泥干结后,分离工作通道、骨填充网袋,取出工作通道,操作完成, 无菌敷贴覆盖。
两组术后均平卧 24 h,在腰围支具的防护下, 可适当下床活动,且术后均行抗骨质疏松及促进骨折愈合的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腰椎功能和疼痛度。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术前和术后 3 个月的腰椎功能,包括疼痛强度、提物、生活自理、坐位、步行、站立、性生活、干扰睡眠、社会生活、旅游等 10 项内容,每项 0~5 分,总分 50 分,分数越高,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前和术后 3 d 的疼痛程度,总分 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后凸 Cobb 角,分别于术前、术后 3 个月采用 X 线检查。(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手术前后 ODI 和 VA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 ODI 和 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3 个月的 ODI 评分和术后3 d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后凸 Cobb 角比较 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 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3 个月,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伤椎后凸 Cob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44%(1/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和骨质量因各种原因逐渐降低,使骨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故一旦骨质疏松患者摔倒或提重物,均较易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 [4-5]。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可利用球囊扩张于椎体内形成空腔,并在高压力下将骨水泥注入伤椎, 修复椎体高度,但此方式易致骨水泥渗漏,影响预后。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是使用扩张矫形器将网袋置入伤椎,网袋生物相容性较高,患者耐受性好, 不易产生排斥,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 [6-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 3 d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 3 个月 ODI 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后凸 Cobb 角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是先于椎体中线前 1/3 处置入球囊后扩张球囊,椎体高度满意后,拔出球囊缓慢注入骨水泥,撑开椎体与灌注骨水泥分步进行,空腔椎体生物力学性能不佳,且抽出球囊时,存在椎体回弹的风险,再次丢失椎体高度,故手术时间较长, 出血量多,椎体功能恢复不佳。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主要是利用扩张矫形器于椎体内创造出空腔, 在维持空腔附近骨正常结构的情况下置入网袋,注入骨水泥;且因其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生物相容性优良,可直接留置椎体内,即椎体高度恢复与灌注骨水泥同步进行,不会存在椎体高度再次丢失的情况,利于伤椎恢复,减轻疼痛;同时, 骨填充网袋为高分子材料互相交错编织成网袋状结构,此结构在灌注骨水泥时,骨水泥会向四周逐渐扩散,而扩散的骨水泥可与骨填充网袋周围的骨组织有效粘合,可由内而外形成三层紧密相连的结构,即骨水泥、骨填充网袋、粘合骨水泥的骨组织, 确保椎体强度及高度,利于椎体功能的恢复 [8-9]。此外,因骨水泥是于低压下灌注,其分布管控效果更佳,较为均匀,可减少额外骨水泥灌注次数,减少骨水泥用量 [10]。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所用骨填充网袋其网孔较密,尺寸 0.1~0.2 mm,可包裹大部分骨水泥,漏出少量骨水泥与骨组织嵌合,形成微观绞锁,阻止骨水泥过多渗出,进而可避免因骨水泥向外渗漏,对椎间孔、椎旁肌肉、椎内神经、静脉丛等产生影响,使其水肿,或压迫脊髓,诱发机体炎症反应,进而可降低发热及神经痛等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用量,降低术后 VAS 评分、ODI 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减小伤椎后凸 Cobb 角, 增加伤椎前缘高度,其效果优于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
参考文献
[1]孙义军,孙晴,龚福太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 24(23):45-48.
[2]李光辉,刘宏建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医刊, 2020,47(18):45-48.
[3]印平,马远征,马迅,等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 [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6):643-648.
[4]黄浩然,冯丽,梁华,等 . 骨填充网袋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特点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22(26):4110-4115.
[5]曹臣,陈书连,高延征,等 . 骨填充网袋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J]. 中华创伤杂志,2019,35(1):30-37.
[6]邝冠明,高庆鹏,杨震宇,等 .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超高龄患者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研究 [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13(12):982-986.
[7]陈淦,穆臣会 . 网袋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 40(17):3695-3697.
[8]王健,唐东,廖燚 . 骨填充网袋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20,11(1):32-36.
[9]王智黔,赵安菊,彭智,等 .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J]. 中华创伤杂志,2018,34(7):618-623.
[10]胡敏,黄觅,胡丽丹,等 . 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术与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3):263-2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