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136 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8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 12 周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 指数、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 12 周后,观察组 Barthel 指数和 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59%,高于对照组的 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41%,低于对照组的 1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 Barthel 指数、FMA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康复护理;颅脑外伤;运动功能;Barthel 指数;护理满意度;并发症
0 引言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易引发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 [1-2]。开颅手术是治疗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能尽早解除占位、降低颅内压,但术后康复周期较长,多数患者会发生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加之长期卧床、照护不当等因素影响,患者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不利于预后 [3-4]。故系统、有效地早期康复护理对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致残率及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意义重大。本文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136 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中有关标准 [5];经颅脑 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接受开颅手术,术后伴有偏瘫。排除标准:合并外伤性肢体功能障碍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8 例。观察组男 40 例, 女 28 例; 年龄 24~54 岁, 平均(35.67±5.8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2~7 h,平均(5.62±1.34)h; 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25 例,交通事故伤 26 例,暴力打击伤 17 例。对照组男36 例,女32 例;年龄24~55 岁,平均(35.84±5.84) 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2~7 h,平均(5.54±1.32)h;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 24 例,交通事故伤 28 例,暴力打击伤 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保持床铺干净整洁,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 次;给予常规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充足等,并在患者意识恢复后辅助进行肢体伸展、按摩等简单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1)术后意识尚未清醒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况, 及时采用吸痰器吸痰,当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呼吸抑制等情况时,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密切监测患者尿液颜色,定期更换导尿管,并做好会阴部护理;每隔 2~3 h 更换 1 次体位,翻身时避免直接拖、拉、推等动作;使用温毛巾擦拭患者后背、四肢皮肤,并由大关节、小关节由近及远、先健侧后患侧逐步进行被动活动。(2)术后意识清醒且病情稳定时:首先指导患者于病床上进行简单的主动活动,如屈伸膝、髋关节,旋转及屈伸跗跖关节、手指关节,肩部内收、外展及前臂、肘部的活动等,再逐渐过渡至协助患者坐、站立、扶床边下地行走等,2 次 /d,30 min/ 次。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活动量。(3)恢复阶段:强化运动功能训练, 让患者尝试借助器具支持行走,家属在旁保护,逐渐过渡至自主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并逐步增加步行距离;同时注重洗漱、穿衣、梳头、如厕及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初期进食若无法正确使用筷子,可用勺子替代。两组均持续护理 12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采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 其中上肢功能总分 66 分,下肢功能总分 34 分,评分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好。(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从穿衣、洗澡、修饰、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进食、床椅转移、如厕等 10 个方面评价, 满分 100 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包括服务态度、护患沟通、操作技能等方面,总分 50 分。40~50 分为非常满意,25~39 分为满意,<25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 + 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FMA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比较 护理前,两组 FMA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FMA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9%(65/68),高于对照组的 82.35%(56/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3/68),低于对照组的16.18%(11/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偏瘫症状,轻者表现为偏瘫步态,严重者则卧床不起 [6-7]。常规护理仅行简单地康复训练,对恢复运动功能有一定效果,但预后不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Barthel 指数和 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8-9]。分析原因为早期康复护理根据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情况,于各阶段进行相应地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稳步实施,被动、主动、强化运动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在活动关节、锻炼肌肉的同时,可促进神经元再生和脑侧支循环的重建,提高运动功能。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早期康复护理侧重加强对呼吸道、肢体关节及泌尿系统的护理,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且根据患者病情适度调整活动量,可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 Barthel 指数、FMA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罗海琴 .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4):39-42.
[2]郝彩英 . 探讨细节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1008-1009.
[3]戴爱霞 . 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84-86.
[4]黄妍,郑红云,汪慧娟 . 循证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 38(13):2016-2019.
[5]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 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 [J].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6,2(2):100-104.
[6]孙延菊,崔霞 . 阶段式康复护理联合营养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9):1663-1666.
[7]张慧 . 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1):2932-2934.
[8]林琳 . 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8):10-12.
[9]杜玉环 . 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中的应用效果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 36(22):3081-30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