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在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5 月至 2019年 2 月该院收治的 102 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FCC,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评分、生命质量评分、随访 3 个月哮喘发作次数和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遵医行为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3 个月,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 92.16%(47/51),高于对照组的 74.51%(3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 FCC 可提高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遵医行为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和家长满意度,并降低哮喘发作次数,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支气管哮喘;学龄期;生命质量;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
0 引言
支气管哮喘为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以咳嗽、胸闷、喘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通常难以治愈, 常反复发作,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 [1-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属于延续性护理,其以建立患儿、家庭和照顾者间的良好关系为基础,尊重患儿与家庭的选择权,并重视三者协作,已逐渐用于儿科临床 [3-4]。本文观察 FCC 在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2 月该院收治的 102 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5]; 接受哮喘规范化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气道畸形患儿;患有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和心源性哮喘患儿;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儿。患儿家长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1 例。对照组:男 29 例, 女 22 例; 年龄 6~11 岁, 平均(8.31±1.02) 岁; 病程5~39 个月,平均(18.74±5.63)个月。观察组: 男31 例,女20 例;年龄6~12 岁,平均(8.45±1.10) 岁; 病程 6~41 个月, 平均(19.28±6.1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讲解哮喘诊治及护理相关知识,给予基础生活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建议适度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FCC。(1)心理护理。①家长心理护理,鼓励患儿家长参与护理工作,评估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并通过心理疏导、解答疑虑等措施,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并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患儿心理护理,指导家长为患儿提供宣泄空间,改善其负性情绪(紧张、焦虑等),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等方式使患儿放松心情。(2)哮喘知识教育。以家庭内部交流、讲座、知识竞答等形式进行哮喘临床表现、治疗、缓解期管理等哮喘知识宣教;强调家长对患儿病情转归的重要性,定期进行认知度评估。(3)雾化吸入指导。讲解药物优缺点及出院后雾化吸入器使用、药液配制方法。(4)居家护理。①指导家长患儿病情进行监测,包括呼气峰流速,咳嗽、喘息次数(白天、夜间),自觉憋闷感,用药次数和活动情况等。②根据患儿病情调整用药,自测呼气峰流速大于最佳值的 80%,日间变异率 <20%,常规用药;自测呼气峰流速为最佳值的 50%~80%,日间变异率 20%~30%,警惕哮喘发作,加用支气管扩张剂;自测呼气峰流速 < 最佳值的 50%,哮喘发作,立即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必要时到医院治疗。(5)营养支持。指导家长为患儿提供健康饮食,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食物为主,指导患儿正确咳痰。(6)定期随访。采用电话、微信和 QQ 等方式进行随访,定期评估患儿病情并适当调整护理措施,同时建立哮喘患儿家长交流群,定期推送哮喘防治相关知识,鼓励患儿家长交流经验,每天由 1 名护理人员解答疑虑。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遵医行为评分, 包括用药次数、用药剂量、雾化吸入方法和合理饮食,每项 5 分,总分 20 分,分值越高表示遵医行为越好。(2)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评估,问卷包括情感(8 题)、活动(5 题)、症状(10 题) 三个维度,采用 7 分制,评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3)随访3 个月,比较两组哮喘发作次数。(4)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共 19 个项目,各项目评分为 1~5 分,总分 95 分,>85 分为非常满意,67~85 分为满意,<67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 满意) 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为(16.17±2.51) 分,高于对照组的(12.85±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8,P=0.000)。
2.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PAQL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情感、活动和症状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两组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随访 3 个月,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为(1.83±0.44)次,低于对照组 的(2.75±0.5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5, P=0.000)。
2.4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 92.16%(47/51),高于对照组的 74.51%(3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常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 [6]。FCC 是一种人性化护理模式,重视医护人员 - 患儿 - 家庭的协作, 要求家长参与患儿的医疗、护理决策及护理措施的具体实施,以促进患儿的康复 [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 FCC 通过家庭干预、哮喘知识教育、雾化吸入指导、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家长对哮喘知识的掌握度,使其具备疾病管理能力,出院后可进行家庭自测哮喘控制情况,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以改善患儿遵医行为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同时通过患儿及其家长心理护理,可促进家长保持乐观心态,使患儿得到更多的家庭关爱,改善患儿遵医行为。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 PAQLQ 评分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为 FCC 将院内护理延续至患儿家庭,以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并为患儿提供针对性护理,有利于保持患儿健康生活, 从而改善其生命质量;同时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 FCC 可提高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遵医行为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和家长满意度,并降低哮喘发作次数,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呼吸专业委员会 .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 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 2020,58(9):708-717.
[2]邢学伟,葛昌玲 . 沙美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及 TNF-α、NO、ET 表达的影响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8):1185-1188.
[3]张冰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7):3255-3256.
[4]王云,史萌利,聂盼娜,等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贵州医药, 2021,45(1):156-157.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 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6]蔺萃,张永法,曲彦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1):91-94.
[7]刘宁,戚晓秦,嵇志娟,等 . 整体护理联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及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8):182-1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