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通痹汤联合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86 例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取苯溴马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水平、血清炎性因子 [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C 反应蛋白(CRP)] 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尿酸、TNF-α、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35%,高于对照组的 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汤联合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苯溴马隆治疗。
【关键词】 通痹汤;高尿酸血症痛风;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炎性因子;不良反应
0 引言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异常、尿酸排泄障碍及尿酸生成过多,导致大量尿酸在体内蓄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1]。痛风是高尿酸血症常见的并发症, 西医多采用降尿酸药物改善患者相关症状体征,但病情易复发 [2]。已知通痹汤具有良好的镇痛及降血尿酸的功效 [3]。本文观察通痹汤联合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诊断标准 [4];关节受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伴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等情况;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 >420 μmol/L,女性 >360 μmol/L;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寒湿瘀证诊断标准 [5];证见关节肿胀、僵硬、酸麻疼痛、阴雨天加重,关节痛如针刺,肢体困重,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涩。排除标准: 参与研究前 1 个月服用过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者; 关节严重畸形者;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20745)。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男 35 例,女 8 例;年龄36~71 岁,平均(50.56±5.22)岁;病程 1~15 年, 平均(10.12±2.11)年。观察组:男 36 例,女 7 例; 年龄 42~76 岁,平均(51.11±5.18)岁;病程 1~16 年,平均(10.17±2.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炎、止痛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苯溴马隆片(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335,50 mg)治疗, 1 次 /d,50 mg/ 次,连续服药 1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痹汤治疗。组方:牛膝、茯苓、当归、杜仲及赤芍各 20 g,羌活、秦艽及川芎各 15 g,萆薢、木瓜及乳香各 10 g,细辛 3 g。水煎服,1 剂 /d,饭后温服,早晚各 1 次, 200 mL/ 次,连续服药 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尿酸水平。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关节肿胀、僵硬、酸麻疼痛进行评分 [6],采用 4 级评分法,分别计为 0 分、2 分、4 分及 6 分。0 分表示无症状,2 分表示轻度症状,4 分表示中度症状,6 分表示重度症状。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708 测定患者血尿酸水平,采用日本世诺公司生产的尿酸测定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治疗 1 个月后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超过 70%;有效:患者治疗 1 个月后血尿酸水平下降100~120 μmol/L,且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50%~70%; 无效: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 C 反应蛋白(CRP)水平,试剂盒由北京盛世中方公司提供,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尿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尿酸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TNF-α 和 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TNF-α 和 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 1 例,腹泻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65%(2/43);对照组出现胃胀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33%(1/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的严重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呈正比, 只有降低尿酸水平,才能减少本病复发。临床治疗以促进尿酸排泄为主,苯溴马隆可抑制尿酸盐阴离子转运蛋白 1 的活性,从而抑制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但该药易增加肝肾功能损伤风险,诱发各种不良反应 [7]。
中医学将痛风归属于“痹证”“痛风”“白虎历节风”范畴,风寒湿瘀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机体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引发关节各处痛、麻、酸、胀,故治疗的根本在于祛风散寒、胜湿化瘀 [8]。通痹汤中,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茯苓利水渗湿;当归补血活血;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赤芍活血祛瘀;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秦艽祛风湿、疏经络;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通痹;木瓜健脾消食;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细辛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全方共奏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 [9]。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当归可抑制组织水肿及慢性炎性损伤,具有显著的抗炎及镇痛作用,还可增加排尿量;牛膝可起到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杜仲可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 [10]。
高尿酸血症发生时,尿酸盐结晶析出沉积在血管壁,损伤血管内膜,导致慢性炎症,大量TNF-α 和 CRP 释放,使得血液中 TNF-α 和 CRP 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尿酸、TNF-α、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苯溴马隆可抑制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使得患者症状在短时间内得以缓解;联合应用通痹汤,可减少尿酸盐释放,利尿通便,促使尿酸顺利排出,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联合用药方案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通痹汤联合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苯溴马隆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扬 . 复方中药组方对高尿酸血症影响的研究 [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3):360-363.
[2]秦一鸣,杨帆,马双双,等 . 利湿通痹汤及其拆方对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疗效机制研究 [J]. 中医药信息,2018,35(2):40-43.
[3]杨淑芬,潘新 . 高尿酸血症的中药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J]. 中国中医急症,2019,28(7):1307-1309.
[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 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 [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5]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5-56.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80.
[7]刘明玉,岳贵娟,张淑丽,等 . 苯溴马隆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6): 805-811.
[8]陈晓锋 . 祛风通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影响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9(45):181.
[9]冉云,闫秀川,李玲,等 . 通痹降浊汤治疗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药效学观察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8): 1441-1444.
[10]王红霞,张相鹏,刘晓冉,等 . 泄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急性痛风临床研究 [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32(6):24-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