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10 10:00: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4 月该院收治的 80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 [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 水平和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PaCO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SaO2 和 PaO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 2.50%(1/40),低于对照组的 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创正压通气相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有利于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 气管插管率,但其在控制呼吸频率方面的效果较差,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吸氧方式。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血气分析;生命体征;气管插管;呼吸频率

0  引言

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肺血管疾病、呼吸道病变或肺组织病变等引起,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1]。无创正压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是临床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方式,无创正压通气能降低呼吸频率、减少呼吸做功和改善氧交换;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保持较好的肺泡湿润度,减轻物理刺激,提高脱机成功率 [2-3]。本文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分析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排除标准:有机械通气禁忌证者; 合并器质性疾病者;合并多脏器衰竭者。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50~79 岁,平均(61.82±5.74) 岁;重症肺炎 18 例,脑梗死 14 例,脑出血 8 例。观察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52~80 岁,平均(62.57±6.05)岁;重症肺炎 19 例,脑梗死 12 例,
脑出血 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病因的常规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予以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治疗; 脑出血患者予以降颅压、调整血压等治疗;脑梗死患者予以溶栓、改善脑循环等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前评估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取高枕位或半卧位,连接 S9200 型无创呼吸机(南京舒普思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72540495),呼吸机湿化罐内注入无菌蒸馏水作为湿化液,选择面罩式,检查呼吸机管连接情况, 确保连接正确,无漏气发生。参数设置:呼吸频率17~20次/min,氧浓度28%~50%,吸气压力10~3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压力 6~12 cmH2O,当患者耐受性较差时,无创正压通气可间断进行,与面罩吸氧交替使用,面罩吸氧时氧流量 6~10 L/min, 每天无创正压通气时间至少 20 h。

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取高枕位或半卧位,连接 OH-70B 型高流量无创呼吸湿化治疗仪(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湘械注准 20172540225),气体温度 37 ℃,相对湿度100%,氧浓度 60%,吸入气体流量 60 L/min,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治疗 48 h 后,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水平。(2)治疗前、治疗 48 h 后,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 [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 水平。(3)比较两组气管插管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 疗 后 , 观 察 组 心 率 低 于 对 照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SaO2、PaO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气管插管率比较 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2.50%(1/40), 低于对照组的 20.00%(8/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伴有心率加快、呼吸频率紊乱和体温异常等表现,治疗的关键在于促进患者通气功能的恢复 [4]。无创正压通气无需插管、创伤小且操作简单,可增加呼吸末正压和容积,进而降低呼吸频率、改善肺气体交换效能,恢复呼吸肌功能,但面罩持续压迫会导致面部皮肤损伤,而且吸入气体较干燥,易导致痰痂形成,堵塞气道,影响肺通气功能 [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SaO2、PaO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 水平、心率、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实现气体流量和氧气浓度的单独调节,吸入氧气浓度更加稳定,可增加呼气末肺容积, 改善气体交换功能,提高通气效率;还能加强气道湿化,促进纤毛黏液系统的痰液清除能力,并降低患者的吸气阻力,改善肺顺应性 [6-7]。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无法调节患者的呼吸频率,治疗后呼吸频率的改善程度不如无创正压通气。

综上所述,与无创正压通气相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有利于提高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气管插管率,但其在控制呼吸频率方面的效果较差,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吸氧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节 . 高流量吸氧对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2): 47-49.
[2]安海燕 . 成人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不同给氧方式对气管插管率的影响 [J]. 临床肺科杂志,2018,23(10):1885-1886.
[3]黄敬霞 . 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的疗效分析 [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7):62-63.
[4]高瑞丽,李彦波,费月海 . 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在高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 [J]. 临床军医杂志,2018,46(3): 305-306.
[5]刘琴 . 无创正压通气 NIPPV 两种通气模式治疗 COPD 合并 Ⅱ 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河北医学,2019, 25(4):668-671.
[6]陈丽 . 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研究 [J]. 临床军医杂志,2019,47(2):209-210.
[7]范雪飞 .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 [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53-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