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8 12:02: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该院收治的 97 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48 例和观察组 49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 6 个月后的 Barthel 指数(BI)及护理 6 个月后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 BI、WHOQOL-100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关键词】 达标理论;康复护理;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生命质量

0  引言

脑梗死是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 可导致偏瘫、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多种后遗症, 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 [1]。在脑梗死发病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2]。达标理论强调护患双方设立共同目标,并通过共同努力达成目标,其用于脑梗死后康复护理, 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3]。本文观察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 97 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 [4];发病后 24 h 内入院,接受保守治疗;有偏瘫症状。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认知障碍、视听障碍及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脑部疾病者。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8 例和观察组49 例。对照组:男 29 例,女 19 例;年龄 47~71 岁,平均(57.63±4.49)岁;左侧偏瘫25 例,右侧偏瘫23 例。观察组:男 30 例,女 19 例;年龄 48~71 岁,平均(58.01±4.43)岁;左侧偏瘫26 例,右侧偏瘫2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向其普及脑梗死相关知识,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吞咽训练,并借助拐杖或助行器行走,指导家属对患者偏瘫侧肢体进行按摩。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嘱患者每月来院复诊 1 次。

观察组实施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1) 护士培训。由护士长对神经内科护士进行“King 达标理论”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其了解护患沟通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护患沟通、脑梗死康复护理的操作方法。(2)病情评估。在患者苏醒后对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四肢肌力测定,让其填写认知功能、心理功能问卷,了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的认知障碍及负面心理等情况,并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患者病情和康复护理方案,得到家属及患者的配合。(3)目标设定。根据患者病情和认知水平, 由康复治疗师指导,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制定护理目标,发放康复锻炼手册,并打印康复计划表贴在患者床头,告知患者配合完成目标的重要性。(4) 康复护理内容。①健康教育:由康复科医师开展讲座活动,讲解脑梗死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由真人示范康复锻炼动作,1 次 / 周;创建微信群和QQ 群,为患者和家属答疑解惑。②运动训练:主要包括关节屈伸、旋转,抗阻力训练等,并进行慢走、太极拳、上下楼梯等低强度运动锻炼。③生活训练:主要包括刷牙、洗澡、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同时进行堆积木、抓握物品、捡黄豆等精细动作训练。④语言训练:针对无法发音患者,用图片与患者交流,指导其通过口腔肌肉训练、咽部刺激、发声训练等逐步恢复语言功能。(5)效果评价与反馈。对达成阶段性目标的患者给予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完成总的康复目标;对没有完成目标的患者给予安慰,鼓励其不要气馁,努力完成下一阶段目标。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前及护理 6 个月后,应用 Barthel 指数(BI) 评价,包括如厕、转移床椅、洗澡、进食、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下楼梯、平地行走、修饰 10 项内容,总分 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护理 6 个月后,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选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独立性共 4 个领域进行评估,每个领域满分 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BI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BI 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 WHOQOL-100 评分比较 护理 6 个月后,观察组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心理健康及独立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会造成躯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不仅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影响,还会严重降低其生命质量 [5]。常规康复护理缺乏针对性,仅给予患者基础生活护理和简短的健康教育,患者积极性较差,难以完成康复目标 [6]。

达标理论是美国护理学家 King 提出的一种人性化护理理论,基于人是开放系统这一哲理,强调护患交流在护理中的作用,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 最终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 BI、WHOQOL-100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分析其原因在于,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了解患者护理需求,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让患者与护士共同参与康复目标的制定,使两者均能够清楚康复目标,共同向目标前进,并且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再通过运动训练、日常生活训练、语言训练等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另外,对完成阶段目标的患者进行赞扬和鼓励,能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念,使其积极配合康复锻炼,进一步改善其生命质量 [8]。

综上所述,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毛媛,朱芸,张天照 .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5):624-626.
[2]苏畅,王进菊,孙法强,等 .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动机性访谈式康复延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0):1280-1283.
[3]叶丹,王凤英,刘祚燕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 38(2):377-383.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脑血管病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2-3.
[5]强荧艳,陈维艳 .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55-1557.
[6]姚林英,叶积美 . 4C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6):4439-4442.
[7]陈丹霞,林相彬,李永胜 . 达标理论对颅脑创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1): 3800-3803.
[8]詹雪梅,张曼莉,李朴,等 . 基于达标理论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0):2601-26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