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3 16:26: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78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分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和 Barthel 指数(BI)评分。结果:出院时、出院 1 个月、出院 3 个月、出院 6 个月,观察组 FMA 和 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I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 FMA 和BI 评分,降低SIS 评分, 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关键词】 脑梗死;分期康复护理;运动功能;生命质量

0  引言

脑梗死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1]。分期康复护理注重对患者不同康复时期予以相应的康复指导, 最终达到康复目标 [2]。本文观察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本院收治的78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经颅脑 CT 检查确诊为脑梗死 [3];首次发病,经救治存活,但残留肢体功能障碍;无精神疾病,意识清晰;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排除标准:病情不稳定; 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心、肝、肾、肺严重异常。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 例。观察组:男 20 例,女 19 例;年龄 43~72 岁,平均(57.48±10.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1~6   h,平均(3.12±1.11)h。对照组:男 18 例,女 21 例;年龄  41~74  岁,平均(56.81±10.2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2~6  h,平均(3.10±1.10)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护理实施不严格区分病情分期,给予体位指导和心理疏导后,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意愿,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关节被动活动、翻身、简单主动活动、语言、吞咽、认知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等,遵医嘱给予物理治疗,给予出院指导,告知半个月复诊 1 次。

观察组实施分期康复护理。(1)急性期护理。该时期为发病 6 h 至 2 周(部分病情严重可持续 4 周),保证绝对卧床,密切观察病情,做好饮食指导,强调心理疏导,减轻焦虑与恐惧,提升应对信心。康复护理内容包括:体位变换、关节被动活动、简单主动活动等,时长、频率根据具体情况决定。(2)恢复期护理。该时期为发病 2 或 4 周至 6 个月, 指导患者开展口咽部训练、物理治疗、作业训练, 开展心理、认知、语言各个方面的训练指导。①口咽部训练:进行诱导性咳嗽指导,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康复人员指腹合拢,指掌关节大约 120°呈全掌杯状,掌部以腕关节为中心活动,通过手腕力量的应用从上到下、从外到内顺支气管走向迅速叩击, 保持 120~180 次 /min,每一肺叶持续 1~3 min,叩击同时鼓励患者尽力咳嗽,力度保证患者无疼痛感。②遵医嘱给予物理治疗。给患者穿弹性压力袜套, 以晨起到晚睡期间为穿着时间,穿前抬高下肢加快静脉血液回流,睡觉时脱下袜套后抬高下肢。另外进行空气压力波治疗,患者保持平躺,患肢包裹好压力循环治疗仪腿套,控制气压在 5~25 kPa,慢速向脚踝部充气,压力至设定值后维持,并慢慢施加压力给大小腿,每天 2 次,每次持续 15 min。③作业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抛实心球、使用书报夹、旋转套圈、拼图、搭积木、揉面团、捏橡皮、拧螺丝以帮助患者提升协调性与耐力,指导患者练习穿衣服、脱衣服、扣扣子、解扣子、自主进食、上下楼梯、上厕所、整理家务以帮助患者提升日常生活能力。④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制订心理护理方案。邀请康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提升患者信心,为患者争取足够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建立重返社会、重返生活的勇气。⑤认知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抄写、听写、图形恢复记忆等内容,逐渐增加难度。⑥语言训练。初期指导患者通过声音、口型支配控制唇舌运动, 康复人员进行口型发音示范,患者对着镜子尝试发音,康复人员制作含不同难度的词语、句子的音频材料,指导患者跟读。临出院时向患者发放健康宣传册,指出重点内容,让患者与家属自行学习,提升患者与家属的居家自护能力。(3)出院后护理。发放给患者康复日记,指导家属每天记录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叮嘱患者半个月接受 1 次门诊复诊,并进行相应指导。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 1 个月、出院后 3 个月、出院后 6 个月进行评价。量表满分 100 分,50 分以下表示有严重运动障碍,50~84 分表示有明显运动障碍,85~95 分表示有中度运动障碍,96~99 分表示有轻度运动障碍,100 分表示完全无运动障碍。(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总分61~305 分,评分越高恢复越差。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 1 个月、出院后 3 个月、出院后 6 个月进行评价。(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 Barthel 指数(BI)评分。满分 100 分,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高。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 1 个月、出院后 3 个月、出院后 6 个月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FMA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 1 个月、出院后 3 个月、出院后 6 个月,观察组 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 SI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 1 个月、出院后 3 个月、出院后 6 个月,观察组 SI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 BI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时、出院后 1 个月、出院后 3 个月、出院后 6 个月, 观察组 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脑梗死的病因是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坏死,致残率高 [4]。脑梗死患者需长期康复护理,急性期强调做好病情观察及心理疏导,恢复期需指导患者掌握床上主动活动及下床活动,出院后注重康复护理指导,帮助患者逐渐达到康复目标 [5]。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出院后 1 个月、出院后 3 个月、出院后 6 个月,观察组 FMA、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IS 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分期康复护理针对不同阶段实施不同康复护理内容,能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命质量 [6-7]。

综上所述,分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FMA 和 BI 评分,降低 SIS 评分,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玉杰 . 分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8(18):1015.
[2]丁萍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分期康复护理分析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2):180-181.
[3]王桂红,王拥军 . 急性脑梗死的欧洲治疗指南 [J]. 国外医学: 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9(2):101-103.
[4]周丽梅 . 分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干预效果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20,15(4):42-44.
[5]李雨思,李伟英 . 分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 BM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0):76-78.
[6]余贵兰 . 分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91.
[7]赵婉婷,冼惠婵,孙莉 . 分析脑卒中患者采取分期康复护理方案对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1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