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巴林特小组培训对精神科护士压力、负性情绪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 60 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患沟通培训,观察组进行巴林特小组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结果:培训后,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SAS、SDS 评分均低于培训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 GWB 评分高于培训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培训应用于精神科护士可提高 GWB 评分,以及降低压力源评分、SAS 评分和 SDS 评分, 效果优于常规护患沟通培训。
【关键词】 巴林特小组;护理人员;护士压力;负性情绪;压力源
0 引言
护患纠纷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心理压力 [1],巴林特小组是一种医护培训方法,小组成员彼此分享体验并进行讨论,可以缓解医师、护士在与患者互动中产生的负性情绪,提高小组成员的沟通、识别、处理复杂情绪反应的能力,改善护患关系 [2-3]。本文观察巴林特小组培训对精神科护士压力、负性情绪和幸福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2 月本院 60 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精神科护士;非实习护士;非进修护士;非轮转护士。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名。观察组男2 名, 女 28 名;年龄 21~35 岁,平均(23.10±1.20)岁; 学历:大专 20 名,本科及以上 10 名;职称:护士12 名,护师 11 名,主管护师 7 名。对照组男 3 名, 女 27 名;年龄 21~34 岁,平均(23.00±1.10)岁; 学历:大专 21 名,本科及以上 9 名;职称:护士13 名,护师 10 名,主管护师 7 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患沟通培训。以讲座的形式进行,90 min/ 次,1 次/ 周,培训 3 个月。培训内容如下,以《护患沟通技巧》为培训教材,本院自编的临床护患沟通案例库为参考资料,主要内容为本院各科出现的护患沟通不良的实际案例。根据记录进行现场还原,呈现出当时冲突的场景, 注意冲突的时间,患者所患疾病,对话形式及冲突的场景。
观察组进行巴林特小组培训。组长由本院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担任。活动步骤如下:(1) 由 1 名小组成员举自身经历,陈述护患关系及沟通细节中的问题,时间控制在 5~10 min。(2)小组成员共享相关案例,积极表述自身的情感及想法,并进行讨论,时间控制在 5~10 min。(3)案例呈报者回答其他组员问题并补充资料,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可相互提出意见或者建议,时间控制在 15~20 min。(4)案例呈报者退出讨论,进行回避。组长鼓励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其他成员也可针对相关案例,表达或反馈自己的感受、想象和不同的观点。时间控制在 15~20 min。(5)所有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通过案例中的护患双方,探讨患者的特点,护患双方可能引发我们什么感受,并站在患者的角度,分析其对护士举止言行的看法,探讨护士怎样做效果会更好。时间控制在 15~20 min。(6) 组长进行总结,并感谢所有小组成员。时间控制在5~10 min。每周培训 1 次,每次约 90 min,培训 3 个月。
1.3 观察标准 (1)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评分 0~10 分为精神压力程度低;11~15 分为精神压力程度中等,有时感觉压力较大但可应付;16 分及以上为精神压力偏高,需要反思压力来源并加以解决 [4]。(2)比较两组培训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SAS 评分 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SDS 评分 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为重度抑郁。(3)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采用该量表的前 18 项进行评估,包括 6 个因子,分别为:对健康的担心因子(1~16 分);精力因子(3~28 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因子(2~11 分);心情抑郁或愉快因子(3~18 分);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3~17 分); 松弛或紧张因子(3~26 分)。评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 [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培训前后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均低于培训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培训前后 SAS、SDS 评分比较 培训前, 两组护士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 SAS、SDS 评分均低于培训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培训前后 GWB 评分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士GWB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 GWB 评分高于培训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近年来,护患纠纷日益增多,护患关系已成为医疗系统亟需解决的严峻问题 [6]。目前,临床护士队伍严重缺编,护士人员工作超负荷可影响护理质量,且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和幸福指数 [7]。
巴林特小组培训可提高医生和护士识别自身和患者情绪反应的能力,为其处理职业困惑提供平台,帮助其获得有效的应对策略 [8]。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WB 评分高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为,巴林特小组通过讨论在工作过程中实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帮助护士识别、理解、分析患者的辅助情绪,重点训练全科护士的沟通能力 [9-11]。同时,巴林特小组培训在团体的情景下进行,使护士获得启发的同时得到周围同事的理解与支持,能够更好地释放自身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12-14]。
综上所述,巴林特小组培训应用于精神科护士可提高 GWB 评分,以及降低压力源评分、SAS 评分和 SDS 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患沟通培训。
参考文献
[1]龚道淑,胥树平,何之荣 . 护患纠纷对护士造成的心理压力及疏导 [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0-22.
[2]李琦,赵璧,金郁青,等 . 巴林特小组对护理人员负性情绪的干预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6):34-36.
[3]伊静,董建俐,沙丽艳,等 . 巴林特小组活动后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J]. 护理学报,2018,25(9):71-74.
[4]王妤,孟宪璋 .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初步修订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29-131.
[5]周英,齐玉龙 . 护理心理学 [M]. 2 版 .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67-69.
[6]许燕,李素霞 . 护患关系现状及其管理对策分析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9):150,153.
[7]杨淑华,于静蕊 . 护患关系紧张相关因素认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4,40(6):413-416.
[8]杭荣华,程灶火,盛鑫,等 . 巴林特小组模式对医学生共情与人际信任的影响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4): 783-788.
[9]董建俐,沙丽艳,伊静,等 . 巴林特小组培训提升护士情绪智力及沟通能力的作用 [J]. 护理学杂志,2016,31(21): 73-75.
[10]于龙娟,张婷婷,彭瑾,等 . 巴林特小组结合 " 角色扮演 " 活动在神经重症监护室护士中的应用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35(15):65-68.
[11]朱晓敏,姚娟,徐莉亭,等 . 巴林特小组培训提升护士情绪智力及沟通能力的作用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54):10-15.
[12]张林,何英,刘晓艳 . 巴林特小组对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研究 [J]. 护理管理杂志,2017,17(4): 293-294.
[13]钱苗静,吴晨懿,夏海涛 . 巴林特小组运用下的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研究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8): 155.
[14]郑丽华,魏江辉,苏海桓 . 巴林特小组改善医护人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9): 175-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