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每组各 84 例患儿,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过程、药物及管理制度等。结论 医院需要不断完善护理措施,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以便减少护理风险,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患儿治疗的有效性。
本文引用格 式: 向小芳 . 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以及应对政策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97):225-226.
0引言
采用静脉输液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尽快让患者吸收药效,减少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效率,已经是当前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患儿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差,耐受性弱等多种因素,采用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不仅见效慢,还会加剧患儿痛苦,所以采用静脉输液治疗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治疗的效率,提升患儿康复效率,但是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经常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那么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找出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便提升护理的有效性, 保证患儿健康成长。下文就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以及应对政策展开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选取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的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 168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84 例患儿,在实验组患儿中,共有男 42 例,女 42 例;其中年龄为 6 个月至 4.6 岁,平均(2.8±0.6)岁;其中包含 28 例化脓性质的扁挑体炎患儿,包含 32 例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包含 13 例腹泻的患儿,包含其他类型疾病的患儿 11 例。在对照组患儿中,共有男 46 例,女 28 例;年龄为 4 个月至 4.5 岁, 平均(2.9±0.5)岁,其中包含 29 例化脓性质的扁挑体炎患儿, 包含 34 例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包含 12 例腹泻的患儿,包含其他类型疾病的患儿 9 例。经比较,所有患儿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用以比较。
1.2方法。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风险的防范方式如下:
1.2.1护理制度: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对患儿的 静脉输液制度进行完善,需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监管制度,提升对医嘱的关注程度,并合理进行护理风险事故分析,及时对护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定期召开护理风险会议,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解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和措施。
1.2.2工作:需要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明确正确的护理方法,对自身的护理工作提升重视程度,按照规定流程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保证输液不会对患儿造成伤害,且能够治疗患儿的病症,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可以建立奖惩制度,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护理人员工作失误情况的出现 [1]。
1.2.3医嘱:护理人员需要认真遵循医嘱,需要按照规定的输液管理流程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需要遵循无菌的要求, 合理配置输液药物并且需要加强输液过程的监管,由专门人员负责在输液过程中对患儿输液状况进行巡查,减少漏液或者多输注药物的情况出现。
1.2.4药物:在对儿科患者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年龄合理选择药物,尤其是在对抗生素或者硝普钠等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对滴注的速度进行严格的掌控,以便减少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的出现 [2]。
1.2.5自身素养: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首先, 需要对患儿哭闹现象进行适应,并且需要对患儿家属的烦躁心虚进行理解,以良好的工作态度面对自身工作,提升自身实际操作水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其次,需要提升自己的静脉输液技巧,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注的过程中,最好一次成功,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护理风险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药剂使用错误、药量应用错误、操作失误、输液速度控制不合理和穿刺失败等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进行检验,若是存在明显差异,则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结果
两组患儿风险发生情况如下表 1。根据上表数据可知, 实验组患者风险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当前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风险主要来源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自身素养,还包括护理操作不规范,缺少有效的监管制度,用药失误,不能按照医嘱进行,这些风险存在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方方面面 [4],给患儿带来严重影响,在普通常规护理中较为常见,而针对性护理方法改善了普通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能够制定有效的制度,提升护士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求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操作,合理药物的配比和使用,并且不断提升护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有效的提升了护理质量,减少了风险事故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护理意义 [5-6]。
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风险总发生率 3.57% 明显低于对照组 22.62%, 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完善护理方法,针对护理风险存在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政策进行解决,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不断采取必要的政策解决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 [7]。
参考文献
[1]胡海燕 , 王瑶.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及作用分析 [J].儿科药学杂志 ,2016,14(4):31-34.
[2]房夏玲, 尹小妹 , 王荣花 , 等. 品管圈在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中的应用及伦理学探讨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6):1032-1035.
[3]王蓓. 低年资护士在儿童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21(10):191-193.
[4]崔秀荣 , 王丹.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5(A02):735-735.
[5]周燕.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5
[6]王亚丽, 贺永杰, 罗双莉 , 等.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及临床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39- 239.
[7]石洁, 施凤贤. 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J]. 养生保健指南 ,2017(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