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由于感染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后所致的急性带状疱疹的并发症,以顽固性疼痛为特征,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目前西医对 PHN 的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可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或针刺、拔罐、穴位注射、埋线等独具特色的外治方法,治疗手段多样,成本低廉,简便易操作, 患者易于接受,在 PHN 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ABSTRACT: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is a complication of acute herpes zoster caused by 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ntractable pain and clinical treatment is more difficult. At present, Western medicine has a poor therapeutic effect on PHN, and Chinese medicine can adop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internal or external application, or acupuncture, cupping, acupoint injection, embedding and other unique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treatment methods are diverse, the cost is low,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easy. The patient is easy to accept. It has a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treatment of PHN.
KEY WORDS: Postherpetic neuralgia;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eview
0 PHN 概述
在带状疱疹皮损临床愈合后 1 个月仍存在疼痛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程长短不一,严重者疼痛可持续数十年。PHN 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表现 [1]:皮损部位的持续性疼痛,或表现为搏动性疼痛、刺痛,可同时伴有瘙痒、紧缩感、蚁行感等不适感觉,或温觉、痛觉、触觉的减退或消失。老年人、带状疱疹皮损面积大、发病时有前驱疼痛、初次就诊时间晚, 或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机率明显增加[2]。
目前西医对 PHN 的治疗手法多样,如口服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抗癫痫药等,或采用区域神经阻滞、椎管内注射药物等外治方法 [3],但部分患者的疼痛仍然难以缓解,且存在着治疗成本高、不良反应多及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顽固的疼痛还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使病人出现烦躁、焦虑或抑郁的精神状态,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1 PHN 的发病机理
祖国医学将PHN 称之为“蛇丹愈后痛”。赵炳南 [4] 认为, 带状疱疹所遗留的神经痛是因为湿热毒邪未尽,蕴于肌肤,日久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所致。单红利 [5] 认为 PHN 的病因病机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经络阻遏,气血不通,不通则痛;二是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相搏,日久耗阴伤血,经脉失养,或年老体虚,阴血亏虚,不能荣养脉络,络虚则痛。王羽侬 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正虚毒恋”,即病程日久迁延不愈,正气亏虚,无力驱邪外出,毒邪稽留,瘀阻经脉,气血不通而致疼痛。
2 PHN 的治疗
中药内服。PHN 患者初起因感受湿热毒邪,日久蕴结而见患处肤色紫暗,刺痛不止,夜间痛甚,且疼痛迁延日久等临床特点符合中医学气滞血瘀的证型。孙继玮等 [7] 运用行气活血的治法,用白芍 30 g,金钱草 30 g,丹参 20 g,赤芍 10 g,炙甘草 10 g,制乳香、没药各 10 g,川芎 6 g,郁金 10 g,延胡索 10 g,红花 6 g,对 39 例患者进行治疗,治愈 32 例,有效 7 例,总有效率 100%。
张良 [8] 选择 106 例PHN 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 53 例给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 53 例给予维生素 B- 腺昔钻胺、奥沙普秦治疗,两组均治疗 1 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此外还有王朋军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9]、吴家民运用身痛逐瘀汤 [10]、黄咏菁使用化瘀定痛汤 [11] 等治疗 PHN 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PHN 发病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气血虚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加之带状疱疹病久耗伤气阴,则更易血行迟滞, 临床上多以益气养血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周蜜 [12] 将78 例 PHN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自拟益气活血汤,黄芪 25 g,桃仁、红花、当归尾各 20 g,党参、白术各 15 g,白芍 12 g,柴胡、香附各 10 g,地龙、全蝎各6 g,甘草 5 g,对照组甲钻胺片和维生素 B1 治疗,分别通过比较治疗后2 周及4 周的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均大于对照组。另外孙清己使用龙胆参麦止痉汤 [13]、张青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14]、李启文用益气活血汤合七厘散 [15-16] 等在 PHN 的治疗中均有显著的作用。
2.2 中药局部外用。从敏 [17] 将 66 例 PHN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以活血化瘀为治法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进行治疗,内服方药组成为甘草3 g,三七粉3 g,炒香附 10 g,郁金香 10 g,川芎 10 g,当归 10 g,白芷 10 g,白芍 10 g,延胡索 12 g,丹参 15 g,虎杖 20 g,外敷药方为血竭 3 g,红花 10 g,桃仁 10 g,鸡血藤 50 g,苏木 50 g,土鳖虫 10 g,没药 10 g,乳香 10 g,水煎药物 30 min,纱布蘸取药物敷患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 B 和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及 VAS 评分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彭武斌 [18] 用生南星 15 g,生川乌 15 g,白附子 15 g,细辛10 g 共研细末,加入姜、葱中共捣乱成团,裹于纱布中隔水蒸热后平摊敷于患处,坚持用药 1-3 个疗程后,27 例患者全部治愈。许文红等 [19] 用复方七叶莲霜(七叶莲、王不留行、冰片、按叶油经提取制成的水包油霜剂),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中药熏蒸法即是将特定药物防入熏蒸仪器中,煮沸药物, 并使蒸汽达到合适的温度,熏蒸患者皮肤,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处,且温度较高时皮肤腠理处于扩张状态,可使内邪祛除, 同时有利于药物的吸收。祁建湖 [20] 通过自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熏蒸方,丹参、当归、川芍、红花、元胡、黄柏、苦参、地龙各 30 g,对 23 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痊愈 19 例,显效 2 例,有效 1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 95.65%。
3 针罐治疗
3.1针刺治疗。范春玲 [21] 用深刺夹脊穴结合浮刺阿是穴治疗胸腰段 PHN 患者 2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夹脊穴, 结果表明,治疗组 PHN 的愈显率为 87.50%,优于对照组的4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张立欣 [22] 利用火针治疗 PHN 患者 300 例,观察组 150 例采用常规药物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以常规药物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痊愈、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
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是治疗 PHN 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刘银妮 [23] 通过研究发现,针刺可促进机体 5- 羟色胺的合成,从而发挥镇痛作用。电针可加强普通毫针的刺激作用,促进突触对 5- 羟色胺的再摄取, 镇痛效果增强,并且针刺能够使脑啡肽的释放增加,提高机体痛阈。火针集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优势,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 火针的高温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损部位新陈代谢,从而加速愈合 [24]。除此之外,临床治疗中还有梅花针、滚针等针刺方法。
小针刀疗法是在传统针刺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的手术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外治方法,其治疗方式新颖,临床效果好。何冬凤等 [25] 选取 24 例 PHN 患者为观察对象,均在局麻后给予小针刀松解皮损区进行治疗,每隔 7d 左右治疗 1 次,共治疗 3-5 次为 1 个疗程,采用疼痛 VAS 评分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本组患者 VAS 评分由治疗前的(6.5±1.5)分降为治疗后的(2.6±1.0)分,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0.01)。
运用小针刀对皮损瘢痕部位进行切割, 松解组织黏连,加上小针刀在患处的反复提插运行,能够起到行气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气血得行,瘀散络通则疼痛可止。但小针刀技术兴较晚,且缺乏统一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多数为经验性治疗,应努力推动针刀疗法向循证医学发展, 进而推进该疗法在相关疾病治疗方面的完善。
3.2针罐结合疗法。李力 [26] 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PHN22 例, 治疗组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局部或双侧夹脊穴、肩井穴、阿是穴,以局部微微渗血为宜,后迅速用投火法在其上拔罐,留罐约 8-15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体针治疗,治疗后治疗组 VAS 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除此之外,临床还有医家采用火针、电针结合刺络拔罐的疗法,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中医学认为, 瘀滞始终是引起PHN 的直接原因,“菀陈则除之”(《灵枢·九针十二原》)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治疗原则,即用刺络放血的方法祛除脉络瘀阻的病变,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在针刺施术部位加拔罐放血,使瘀血从针刀口流出,即“给邪以出路”,使瘀血排出,经络得通,则疼痛可止;同时也可将针刺时产生的可能停留于皮损局部的血液及时排出,防止产生新的瘀血,从而促进疼痛的缓解 [27]。
4 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临床上是较为棘手的疾病,病程长,患者较痛苦,我们在发展新的治疗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对传统中医药疗法的挖掘和继承,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 说明中医药治疗 PHN 有明确的效果,中药辨证内服,中药外敷,及针罐的多种治疗手段,方法便捷,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但我国对 PHN 的流行病学调查较少,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治疗 PHN 方面的潜力。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势必会有更先进的治疗技术出现,同时,也应积极将其与传统技术结合综合运用,以期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志森, 杨勇, 李若瑜.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6(6):393-395.
[2]伍小敏,于泳健, 蔡放,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03(14),352-354.
[3]廖龙宾.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庖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38-40.
[4]北京中医医院.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51.
[5]单红利, 鲍正飞.滋润通络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 例[J]. 四川中医,2005(07):74.
[6]王羽侬, 蔡玲玲, 方多多, 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益气解毒法治疗经验总结[J]. 环球医药,2017,10(10):1138-1140.
[7]孙继玮, 许进,叶维怡. 活血化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9(04):23.
[8]张良. 复元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53 例[J]. 陕西中医,2013,34(03):329-330.
[9]王朋军.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4,29(12):2562-2564.
[10]吴家民,谭汶键,吴锦镇,等 . 皮肤针叩刺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8(02):283-286.
[11]黄咏菁, 刘文静, 陈信生.化瘀定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5 例疗效观察[J]. 河南中医
[12]周蜜.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04)
[13]孙清己.龙胆参麦止痉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2 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9):49-51.
[14]张青, 张成虎, 王素萍.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2012,33(08):1053-1054.
[15]李启文.益气活血汤合七厘散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 例[J]. 天津中医药,2004(02):122.
[16]郭游,叶建州, 吴红霞.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7 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07):42.
[17]丛敏.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1):162-163.
[18]彭武斌.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7 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01):40.
[19]许文红 , 朱建凤, 周先成, 等. 复方七叶莲霜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58 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祁建湖.中药熏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3 例疗效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5):22-25.
[21]范春玲,邹伟,于学平,等.深刺夹脊穴结合浮刺阿是穴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针灸临床志
[22]张立欣, 张金芳, 边莉.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1):100-101.
[23]刘银妮, 张红星, 黄国付, 等.电针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09)
[24]季晓旭.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
[25]何冬凤 , 刘华, 李明潭 .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6):46.
[26]李力. 刺络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2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0):41-42.
[27]刘婧, 黎厶嘉, 易光强 . 刺络法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03):44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