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取9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中药内服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内服;中医骨伤手法;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李风军.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40,244.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长期低头使用手机、工作中长期保持错误的姿势久坐或久站等,导致颈椎病患者逐年增多[1]。颈椎病中的常见类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椎动脉由于受椎间盘突出或椎间孔周围出现增生的影响,导致患者的头部出现供血不足,从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如头晕、恶心等[2]。西医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上,疗效较差、起效慢[3]。目前,常采用中医疗法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本研究就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研究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参与研究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中,女性25例,男性22例,年龄23~66岁,平均(43.75±5.63)岁;对照组中,女性23例,男性24例,年龄24~65岁,平均(44.32±5.47)岁。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未患有精神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②经诊断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为:①对药物过敏的患者;②在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③属于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药内服结合骨伤手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如下:①中医骨伤手法。护理人员采用骨伤手法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压。按压患者的颈部肌肉及背部肌肉,按压时间在10 min左右。按压风池穴5 min。此后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牵引的力度,牵引1 min。护理人员应调整患者的姿势,使患者前倾身体,保持低头的状态,同时将患者的前臂与手肘放置于下颌部位,为患者进行角度为45°的侧旋转。护理人员使用拇指按压患者的颈椎棘突下对侧部位,约10 min。每日为患者进行1次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连续治疗2周。②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药药方组成为10 g赤芍、30 g葛根、20 g黄芪、10 g川芎、30 g珍珠母、10 g天麻、30 g鸡血藤、6 g炙甘草、10 g竹茹、10 g当归、10 g山栀、10 g牛膝、20 g丹参、10 g红花、10 g黄芩、10 g钩藤、6 g大枣及6 g生姜。将该药方用水煎熬后,取200 mL药汁,每日口服2次。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痛、眩晕、恶心、颈部疼痛等消失,颈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为患者的各症状有所减轻,颈部功能趋于正常;无效为患者的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4]。
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症状为颈部疼痛、耳鸣、恶心及眩晕,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的症状越轻,每项症状评分在0~3分,共计12分。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中医证后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颈椎病的疾病种类较多,主要包括交感神经性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就是其中一种[5]。颈椎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行动能力受限等,其中眩晕及猝倒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颈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颈椎椎管变窄、颈椎先天畸形、生活中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等[6]。部分患者的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但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若患者未及时到医院就诊,导致病情加重,还会造成患者的视觉模糊、听力出现障碍、引起心率失常等症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中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范畴属于“肩颈痛”及“痹症”等[7]。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肝肾虚亏、精气不足所致。因此在中医中,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需从健脾益肝、固本培元的角度进行治疗。
在中医内服的药方中,丹参、鸡血藤、当归主要是起到理气通经、活血化瘀的作用;钩藤、竹茹、赤芍及黄芩用于清热止痉、解毒泻火、化痰止呕;珍珠母用于安神镇惊、明目清肝;天麻及川芎用于化瘀活血、祛风通络;大枣用于安神养血、补中益气;生姜以温中止痛、止咳平喘;炙甘草用于调和诸药。诸药同用可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平肝补肾。患者在服药后,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功能,促进症状的改善。中医骨伤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按压,循序渐进地调整患者的关节位置,使其慢慢恢复正常。将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能明显提升治疗疗效,促进患者的恢复。但颈椎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在生活中需多加注意,正确的姿势、适当的运动可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复发。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症状改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浩.中医骨伤手法及中药内服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4):47-49.
[2]李哲,付爱玲.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5):75-76.
[3]韩晓江.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9):54.
[4]李旦.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27(5):148-149.
[5]廖集海,李锋.骨伤手法联合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IL-6、TNF-α和IL-1β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8):47-50.
[6]熊应宗,朱俊琛,王超,等.卧位牵引配合颈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1):37-40.
[7]张婉瑜,代金豹,靳勇,等.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2):172-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