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药本身具有有效性,也具有一定的有毒性,实际应用中既可以治疗疾病,又能够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威胁,而将多味中药材联合使用,通过合理的配伍,调节偏性,制约毒性,取之中药功效之所长,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目前已得到古今医家的普遍认可。虽然目前中药的毒性颇受争议,但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却能够利用其所存在毒性起到“以毒攻毒”的效果,科学的配伍使用无疑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故中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通过对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概况、机制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探讨,浅谈对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认识。
关键词: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研究概况;研究机制;展望
本文引用格式:吴秀君,李美芬,辜学敏.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现代化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77,79.
0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偶尔会有中药中毒的报道,目前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由中药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越发引起患者及整个社会的关注,所以降低中药自身具有的毒性,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有效成分成为研究领域关注的热门议题之一[1]。中药配伍的减毒增效是中医的医学特色和医学优势,其中药“七情”中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均对中药配伍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正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药物通过配伍产生的相互作用,可减轻毒性增强疗效,也可能出现降低疗效或毒性反应,也就是配伍禁忌,需引起临床的特别关注。
1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概况
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遇到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形,此时医务人员往往会将两种以上(含)药效相近的药物配伍使用以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以获取预期治疗效果的策略,而在中医理论中配伍是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药力药性,结合其治疗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将多味中药材联合使用,充分贯彻辨证施治的原则,科学配伍使用以抑制毒性、提升药效对于疾病治疗而言具有重要意义[2]。中医中配伍既包括药对配伍使用,又涵盖了中药饮片的配伍使用,其中药队配伍是指三药以上相对固定的药物配伍形式,如牡丹皮、泽泻、茯苓配伍于六味地黄丸三泻中,而饮片配伍则为最普遍的形式,如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具有抗炎、增强镇痛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技术方法的普及使用,中药有效成分以及相互配伍使用越发引起中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并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门议题。步入二十一世纪后中药材之间的配伍使用是以现代科学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中医学理论基础,以名优中药二次开发为切入点,遵循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按照组效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借助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出各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并从中筛选出最佳剂量配比,最终形成符合临床治疗所需的现代复方,以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四逆汤溶液为例,形成的现代复方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显著。而成分配伍则同样立足于组分配伍,为进一步揭示各组分中化学成分之间的配比关系。
2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机制研究
2.1改变化学成分的含量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那么对配伍前后各中药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均与配伍后中药化学成分的改变密切相关[3]:①配伍后有效成分发生变化。如甘草与附子合煎,其合煎液中的甘草黄酮类物质显著提高,可拮抗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即为配伍后导致有效成分的改变而产生药效改变影响;②配伍后毒性成分含量降低。在现代化中药研究中,基本所有的中药毒性成分已经被明确,同时也有研究发现毒性中药在配伍后,毒性成分明显降低,其作用机制有的是减少毒性成分的溶出率,如采用竹叶配伍关木通可显著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溶出量,而有的是不同种药材中包含的化学成分在相互结合之后形成的沉淀物,例如大黄与附子配伍使用时前者中包含的鞣质会被析出,而附子所含有的乌头碱成分与之结合之后就会形成无法被机体肠道吸收的鞣酸乌头碱盐,实现降低毒性的目的。
2.2改变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
中药配伍的减毒增效机制,近年来有研究表示其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密切相关,主要为药物配伍后,通过一系列作用可以改变有毒物质在体内的代谢情况,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如采用雷公藤与甘草进行配伍,其作用机制主要为甘草酸铵与雷公藤甲素相接触之后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其代谢途径和进程,使得血液中的毒素浓度大幅降低,由此所致的毒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此外还降低了其在体内的代谢速率,一定程度上使药物作用时间得以延长,从而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最终通过配伍达到了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作用。
2.3增强机体系统保护及影响细胞物质
部分中药配伍使用能够发挥出保护器官系统的作用,例如附子水煎液进入到腺嘌呤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小鼠体内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出保护肾功能的作用,遏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然而随着中药组分和成分配伍的深入研究,临床关注的目光不再集中于宏观的器官系统,而是转向了微观层面,如细胞与分子水平、靶向基因等,在细胞水平中减毒增效多是通过改善内环境、调控离子流动、产生或抑制酶的释放与合成等实现,例如甘草酸能够大幅提高细胞内钠离子的浓度水平,下调钾离子浓度水平,从而抑制与之相关的酶活性,促使全部或者是部分指标重新恢复至正常水平。在比如川乌具有较强的毒性,在与防己配伍应用时可进一步增强川乌所具有的抗炎效果,而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则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细胞递质的释放,增强红细胞中SOD活性。
3中药配伍减毒增效存在问题
临床在对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过程中,虽然目前已经取得非常重要的研究进展,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3.1化学研究与药理研究的不足
目前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仍然滞后,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技术也不高。对其配伍的化学研究,首先应该对单味药进行系统研究,明确单味药的物质基础,再引申到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研究。另外,配伍中除了需要重视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之外,同时还应该重视配伍中的其他物质,如通过化学作用产生的沉淀等;而在药理研究方面,有的配伍药对减毒机制和物质基础还不明确,不同的实验甚至得出相违背的结论,因而需要对其增效减毒机制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如加大毒性成分和配伍后物质在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加强药物作用受体的研究,深入研究药效机制等[4]。
3.2减毒和增效关系的模糊
中药的配伍结果,一般情况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作用效果,主要包括配伍减毒、配伍增效、配伍减毒与增效合并等。现阶段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中药减毒进行研究,而其余两者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在临床上对中药减毒和增效的关系仍然比较模糊,有时毒性与药性存在相对联系,毒性小的剂量药性不一定会最大化,而药性最大化的剂量毒性可能较大[5]。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要针对个人的体态特征以及产生的生物学变化再深入研究,同时进行大量的实验,总结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果,确保结论的客观有效。
4展望
中医中药是我国独有的特色医学,其文化博大精深。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疾病谱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中药所具有的优势越发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与关注,但其中不乏包含有有毒成分的药材,而依托现代药理学研究能够减毒增效,利用中药间相生相克的特性,最终达到变毒为宝的目标。可见中药配伍减毒增效在我国中医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里程碑意义,加之越来越多高新技术手段的陆续应用,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中药配伍减毒效果,还可以强化配伍使用所取得的临床疗效,为中医的全面复兴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翠霞,赵玉其.中药配伍的减毒增效探略[J].中国处方药,2015,13(6):28-29.
[2]郭浩,黎巍威,王小莹,等.方剂配伍减毒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20-121.
[3]郭卫东.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9,15(5):272.
[4]张雪,杨雨婷,董艳红,等.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1):19-20.
[5]李科伟.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J].中医中药,2018,41(5):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