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风后肢体痉挛中医护理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30 09:22: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中医护理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改善效果,总结中风后肢体痉挛中医护理方案。方法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形神兼顾的康复护理指导,并观察中风肢体痉挛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运用中医综合方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痉挛、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中医护理对中风后肢体痉挛改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中风;肢体痉挛;中医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孙舒,郑鹏,张为民,等.中风后肢体痉挛中医护理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333-334.

0引言

中医认为,中风后肢体痉挛属于“痉证”“筋病”范畴。中风后痉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肢体肌张力增高且筋肉拘挛难以屈伸,甚至会伴有疼痛。本方案适用于中风病后血液动力学稳定、病情不再进展的患者的康复护理中。

\

 
1常见证候要点

1.1邪壅经络


症状: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1.2热甚发痉

症状:发热胸闷,口噤齿,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手足挛急,腹胀便秘,咽干口渴,心烦急躁,甚则神昏谵语,苔黄腻,脉弦数。

1.3阴虚血亏

症状:素体阴亏血虚,或在失血、汗、下太过之后,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头晕目眩,自汗,神疲,气短,舌淡红,脉弦细。

2护理

2.1避免加重痉挛的诱因


(1)心理疏导:巧妙运用心理知识来疏导及缓解患者的不安、焦虑、精神过度紧张等不良的心理状态。(2)防止压疮发生:更换体位时,要根据良肢位摆放的原则,并加以保持。(3)防止关节挛缩:肢体的主被动活动要在无痛原则下进行、同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关节挛缩的发生。(4)预防静脉血栓:积极预防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为康复奠定良好基础。(5)避免膀胱及肠道充盈:定时观察排便及其排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置。(6)防止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 mL以上,同时观察排尿的颜色、量及性状。(7)避免便秘的发生:指导患者保持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定时排便。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及膳食纤维等有利于通便的食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排便次数、颜色、性状、排便费力程度等。(8)体位摆放:患者摆放体位需正确,包括站位、坐位及卧位。(9)外界天气剧烈变化时,注意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其对患者所带来的影响。(10)防止骨折、脱位的发生。

2.2痉挛的护理

(1)偏瘫导引操:根据患者的肌力及认知能力,给予主动运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肌力Ⅰ~Ⅲ级的病人,完成运动需要责任护士或患者的陪护人员协助;肌力Ⅲ级的病人,病人可在护士指导下主动完成。(2)教会患者自己做抗痉挛的摆放姿势及牵张活动。(3)体位及平衡能力的管理:包括对卧位、坐位、立位所进行的管理。(4)关节活动度:上肢关节活动:两手交叉相握,双臂伸直并尽量向前伸直。手指康复训练:早期采用手指按摩和被动运动的方法,逐渐过度到主动运动,经常做各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如捏乒乓球、解扣子等。(5)上肢拍打法:由上肢腋窝内侧至腕部内侧;由外侧腕部至肩部。

2.3辅助具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矫形器,同时要保证使用时的有效和安全。

3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3.1内服中药


遵医嘱服用。

3.2湿敷技术

中药方剂组成:肢体痉挛方以(木香、薄荷、当归、麦冬、白芷、生地、全蝎、五灵脂、刘寄奴、蒲黄、桑叶、菊花、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为主方,进行辩证给药。

操作方法:取肢体痉挛方1剂,煎煮药汁400~500 mL,冷却并维持温度在40~50℃。患者取平卧位,暴露患侧肢体,垫一次性中单,患肢涂一层凡士林。将敷布浸湿,拧至不滴水为宜。轻轻抖开,以操作者手背皮肤试温,如无烫感即可敷于患处,并盖上塑料纸、棉垫维持温度。每隔3 min更换敷布1次,共敷20 min,每日敷1次。热敷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是否有皮肤烫伤。热敷完毕,用纱布拭去凡士林。

3.3塌渍技术

将湿润后的纱布放置于患处皮肤,并将调好的药膏均匀涂抹在湿纱布上。TDP灯局部照射,20 min/次。保持温度,同时注意TDP灯照射距离保持在5~10 cm。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可根据患者要求调整距离。

3.4足浴技术

水温及水量:水温保持在38~45℃,如有特殊情况,可调节到患者适宜的温度。水量应不少于洗浴容器的2/3。加药:在洗浴用水中加入制备好的药袋或药浴液。患者在清洗足部后,使治疗部位的一部分慢慢接触药浴液,时间在20~40 min。冲洗身体:用38~45℃的清水冲洗掉身体上残留的药浴液,冲洗1~3次,并用浴巾擦干身体。

4健康指导

4.1生活起居


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避风散寒祛邪,勿汗出受风。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状况,采取不同的良肢位,注意患肢保暖防寒;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烫伤等意外。

4.2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并适当多饮水,同时进食有利于胃肠蠕动的食物,保持二便通畅;戒烟酒。神志障碍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注意饮食禁忌,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控制葡萄糖等的摄入,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控制盐量等的摄入。

4.3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抑郁药可使痉挛加重,应慎用。巴氯芬、乙哌立松等药物对中风后的痉挛有缓解作用,但应注意观察用药期间有无嗜睡、血压、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象等的变化。

4.4情志调理

(1)语言沟通:运用语言,鼓励病友间相互沟通、交流。建议或倡导家属多陪伴患者。(2)转移注意力法:通过游戏、娱乐、音乐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也可以鼓励患者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调节其紧张、焦虑的情绪。(3)五行相胜法:在情志调护中,护士可以使用五行制约法则,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恕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同时,需要把握好情绪刺激的程度,以免过度刺激引发新的身心问题。

5护理难点

5.1难点


康复训练依从性差,患者多不能保持良肢位,心情烦躁、焦虑,不积极主动配合康复护理锻炼。患者大多患有感觉障碍,极易发生烫伤。

5.2解决思路

主动并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使其正确看待痉挛的发生,了解肌肉痉挛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与患者沟通,与患者共同制定符合其病情的康复训练计划,并分阶段制定目标,指导并督促其积极进行康复锻炼。

6护理效果

6.1肢体痉挛中医护理疗效评价表

详见表1、表2。

\

\
 

6.2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评价等级分为: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

6.3评价人

具体填写内容:(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参考文献

[1]赖明霞,郑丽维,杨晨晨.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2):66-70.
[2]潘旭冰,张洁,鲁剑萍.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全科护理,2018,16(2):151-154.
[3]刘梨,余艳兰,廖若夷,等.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9):97-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2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