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颈源性失眠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其多数情况下是由颈椎病所引起,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逐渐成为了临床中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刺治疗则是我国传统中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局部组织情况,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本文就对临床中针刺治疗在颈源性失眠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针刺治疗;中药治疗;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
本文引用格式:崔美花,谢峰.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217-218.
0引言
颈源性失眠是临床中由于颈椎病所引起的失眠,也被称之为“颈性失眠”,由于工作方式的改变,加之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姿势的影响,社会中颈椎病的发病率出现了明显增高,从而导致临床中颈源性失眠的发病率也出现了增加,逐渐成为了临床中影响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也就使得临床中逐渐开始关注该病的治疗[1]。针刺治疗是我国传统中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散瘀等诸多效果,在多种疾病中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就对目前临床中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1颈源性失眠的发病机制
1.1颈椎病引发的疼痛
在研究中认为,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失眠是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的主要原因,研究中认为患者出现失眠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①临床疼痛将会通过向心性神经冲动使得患者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得到激活,进而使得患者的视丘下部调节系统的抑制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失眠;②疼痛会对患者的椎动脉以及颈交感神经造成刺激,使得患者的椎动脉出现收缩、痉挛等情况,导致椎动脉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使得患者觉醒睡眠中枢系统的相关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导致失眠[2]。
1.2颈椎病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颈部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颈椎失稳、筋肉痉挛或者炎症反应等情况,进而使得交感神经出现兴奋,导致患者出现睡眠不足甚至不能入睡。相关研究认为,在临床中患者的颈交感神经同颈椎组织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也与颅内、眼和心脏等神经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患者的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进而导致褪黑素的分泌出现异常,导致患者失眠[3]。
1.3椎动脉的供血不足
觉醒-睡眠中枢位于机体的丘脑下部,该部分是由椎-基底动脉的终末支发出的丘脑传统动脉所供血。当患者的椎动脉受到颈椎因素的影响,造成刺激或者压迫时,导致患者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使患者的觉醒-睡眠中枢系统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失眠[4]。
2针刺治疗
2.1以针灸为主的临床治疗
临床研究中发现,采用针灸疗法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颈项肌群生物力学平衡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使得临床中患者由于炎症刺激交感神经而引起的椎动脉痉挛得到明显的改善,进而改善患者的大脑供血,使得患者的失眠情况有所缓解,同时进行针灸治疗后,患者的血管神经活性物质以及末梢神经介质也得到了有效的释放,进而改善患者的颈椎病以及睡眠状态。在相关研究中[5],其将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心肾论治针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如下:①行针刺治疗,取患者双侧百劳、神门以及腕骨等穴位;②行艾炷灸治疗,取患者大椎以及双侧心俞和双侧肾俞,以非化浓直接灸法进行治疗;③行穴位埋皮内针进行治疗,取双侧百劳以及心俞和肾俞穴位。结果显示,观察在患者的临床疗效、NPQ以及PSQI评定要好于对照组,显示针灸为主的方式能够有效治疗颈源性失眠。
2.2针刺结合手法治疗
针刺是临床中十分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其能够起到舒筋活血、缓急止痛以及镇静安神的功效;手法则能够使患者的肌肉痉挛、血液循环等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实现纠偏回位的目的,使得患者的椎关节结构更加稳定,削弱对患者交感神经的刺激,因此两种方法相结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例如杨来福等[6]采用定点旋转复位整脊疗法集合针刺疗法对颈源性失眠患者,参与研究共76例,取患者大椎、关元以及脾俞等穴位进行治疗,结果显示76例患者之中,治愈45例,治疗显效20例,治疗有效5例,治疗无效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显示针刺结合手法的方式能够有效治疗颈源性失眠。
2.3针刺结合中药治疗
中药是我国传统中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调节患者的气机以及活血安神具有十分积极的效果,联合针刺后更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况。例如在刘喜梅[7]的研究中,
收治颈源性失眠患者96例,采用针刺与中药联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取患者的凤池、风府以及相应病变颈椎节段存在压痛的夹脊穴作为主穴,且均为双侧取穴,辅穴则选百会、四神聪、大椎、肩井以及外关和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中药施用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参与研究96例患者中,治疗治愈50例,治疗显效40例,治疗好转5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96%,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显示针刺结合中药的方式能够有效治疗颈源性失眠。
3讨论
从相关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临床中颈源性失眠的发生与患者颈椎疼痛、交感神经受损以及椎动脉病变等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在相关研究中发现,针刺治疗在患者的临床治疗汇总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无论是以针刺为主进行治疗,还是联合其他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式[8]。但是在研究中也发现,针对颈源性失眠的诊断治疗尚不是十分的规范,在相关的研究中该病的诊断标准以及命名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临床中的研究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为了保证疾病诊治工作以及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根据临床中的情况制定专门的标准和规范,便于进行诊治和研究。
综上所述,颈源性失眠是影响患者健康的一项重要疾病,其发病因素与颈椎疾病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目前临床研究中则显示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颈源性失眠患者的症状,具有十分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欢欢,叶小娜,韩云,等.针灸治疗肝郁型失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5):220-223.
[2]李斗.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4):174,176.
[3]王红,吴建丽,王晓磊,等.针灸治疗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模型大鼠基础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2):76-79.
[4]李建霞.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7,15(2):18-19.
[5]毛国社.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11(9):155-156.
[6]杨来福,王文彪.整脊疗法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152-153.
[7]刘喜梅.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颈源性失眠9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45-46.
[8]潘海燕.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9):196-1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