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刺疗法在糖尿病中的治疗经验总结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9 14:03: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目前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体重、加强运动锻炼以及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针刺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医者发现针刺疗法对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很好的疗效。故本文总结医家们将针刺疗法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经验和特点,以期为广大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针刺疗法;糖尿病;中医

本文引用格式:和欢,张庚良,田淋蓥,等.针刺疗法在糖尿病中的治疗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288-289.

Experience of Acupuncture Therapy in Diabetes

HE Huan,ZHANG Geng-liang*,TIAN Lin-ying,WANG Liu-yun,CAO Jie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 Hebei)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modern life style,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t present,the main way of modern medicine to treat diabetes is to control weight,strengthen exercise and drug treatmen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Many doctors have found that acupuncture has a good effect on reducing blood sugar and improving clinical symptoms of diabetic patients.Therefor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cupuncture therapy in diabetic patients,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KEY WORDS:Acupuncture;Diabet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0引言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有4.25亿,相当于每11名成年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本病,同比1980年增加了近3倍,全球糖尿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了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以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或伴体重减轻甚至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2]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并无此病名,目前公认本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还有“脾瘅”、“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3]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有广泛的研究,但是治疗手段仍然有限,应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容易导致低血糖等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但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历史悠久,且在其治疗上方法多样化,故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其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途径[2]。其中,越来越多的医家认为针刺疗法作为中医学常用的一种诊疗手段,对降低患者血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的疗效。故本文总结梳理针刺疗法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特点,为糖尿病的诊疗拓宽思路。

\

 
1病因病机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归属于“消渴病”范畴,消渴病病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记载:“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为消渴。”[4]此与现代医学认为肥胖易导致胰岛素抵抗所一致。《景岳全书》对本病的病因作出了详细的阐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5]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的病因有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欲过度以及情志失调等,其发病涉及肺、胃、肾,基本病机主要是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6]以此为基础,各医家皆有各自不同的见解。比如,何玲娜医师[7]认为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究其病机,责之于本,多因年老肾阳亏损,比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女子七岁,肾气盛,…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盛,…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其认为消渴患者病程较长,久病伤肾,易损及肾阳,且肾气随年龄增长,天癸衰竭,致使肾阳渐虚,故其发病多与肾气虚衰有关,临床病症多为阳虚症状。

2针刺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针刺治疗消渴病历史悠长,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针刺疗法不仅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且可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恢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认定的糖尿病临床疗法之一。故本文将总结不同医家的治疗特色,以期造福更多的消渴病患者[8]。

2.1平衡针治疗消渴病

王文远等医师[9]发现针刺平衡针靶点降糖穴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并且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等指标。降糖穴位于前臂掌侧,肘关节至腕关节的下1/3处肌肉间隙,主要分布神经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其针刺特点为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针感即收针。究其原理是通过针刺外周神经上的靶点即降糖穴,激发其产生生物电,电流经过外周神经传导到大脑神经中枢,在高级神经中枢大脑靶轴的应急整合作用下,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等途径,对全身器官功能包括血糖、血脂和血压等进行调控。而从宏观上讲,平衡针是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利用人体自我修复系统促进患病的器官或者组织进行自我修复。根据以上机理阐述,提示平衡针作用的机理是中枢调控,是“脑科学”的具体表现形式,与中医讲的“心为君主之官”是异曲同工。

2.2针刺肾俞五十七穴防治糖尿病

现代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和清除葡萄糖的作用减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是因为机体胰岛素效应器官或部位对胰岛素生理作用不敏感导致。[10]西医认为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肥胖、高血脂症、遗传密切等因素相关,而目前预防或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方法主要为减重,降脂,但临床疗效不显著。但从中医学来讲,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阳气不足、痰湿内停、络脉不通相关。故李雪青等医师[11]进行了针刺肾俞五十七穴防治消渴病、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其研究发现,应用针刺肾俞五十七穴能有效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并且能够有效地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其治疗思路来自于《素问·水热穴论》:“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素问·经脉别论篇》: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故从整体上讲,“五十七水俞”具有调节多经络、多脏器功能的作用,运用“水俞五十七处”治疗消渴病,其构思巧妙,配伍精当。肾俞五十七穴主要包括:伏兔上方10穴,踝上12穴,尻骨上25穴,脐左右10穴。由于“水俞五十七处”腧穴个数太多,故在临床应用治疗胰岛素抵抗时,每次每组选取两个腧穴,针刺1周后,下一周再选取组中其它腧穴,循环交替应用,所有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手法针刺。

2.3针刺俞原穴治疗糖尿病

“俞原配穴”法在治疗脏病方面疗效独特,故冯丹枫医师[12]将俞原配穴法应用于治疗消渴病的临床实践中,且发现其疗效显著。古代文献中对俞原配穴的记载很少,最早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应用过“俞原配穴”,即“肾胀者,肾俞主之,亦取太溪;脾胀者,脾俞主之,亦取太白;肺胀者,肺俞主之,亦取太渊”。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王富春教授提出了卓有新意的“俞原配穴”,将背俞穴和原穴这两个功能相似的特定穴联合应用,以加强单个腧穴对脏病的治疗作用。“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五脏有疾者,当取之十二原”皆强调了背俞穴和原穴都主治五脏病。消渴病病因即是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代谢紊乱所致,故经研究表明,将俞原配穴针刺应用于消渴病治疗中,消渴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等指标均有所降低,并且肺、脾、肾三脏俞原配穴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对降低血脂、改善糖代谢方面疗效更突出。

2.4河车路温阳灸法配合命门八阵穴快针治疗消渴病阳虚诸症

何玲娜医师[7]进行了河车路温阳灸法配合命门八阵穴快针治疗消渴病阳虚诸症的疗效观察的临床研究。经研究表明,河车路温阳灸法配合命门八阵穴快针治疗较传统针刺疗法疗效更优。河车路顾名思义,形容气血流畅其中,如行车河,故而得名。“河车路理论”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李仲愚教授杵针疗法中的家学理论,是阴阳八卦与经络理论结合发展而成。在临床上选择背部河车路,运用盒灸温阳治疗,使得艾灸产生的温热通过“皮部-经络-脏腑”传导渗透,刺激机体自身,振奋、温补五脏之阳气,阳气得复,阳虚诸症自解。而灸法作为中医温阳首选治疗手段,本身具有强大的温经通络、升阳举陷、回阳救逆的功效,故二者结合温阳之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再配合命门八阵穴治疗,针下得气,振奋命门之火,肾阳得复,五脏得以温煦,阳虚诸症亦可以得到缓解。其两者配合治疗可激发阳气,温通经脉,使气血上充于脑,调节神气,精髓得养;调节肾之阴阳偏盛偏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对糖尿病阳虚诸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2.5“脐四边”穴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

“脐四边”穴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佩芳主任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总结的降糖要穴。其认为该组穴可能对糖尿病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另外,从解剖的层面上分析,“脐四边”穴分布在足阳明胃经上,且位于人体消化脏器群的周围,如胰腺、胃、肠道等,其可能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胃肠对食物吸收的作用,从而对糖代谢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其定位为以脐为主中心,分别在距脐上、下各2寸作平行于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平行线,在脐左、右各2寸点,作垂直于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线,“脐四边”穴即平行线与垂直线的交点处,共四穴[6]。

2.6其他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

张文奎[13]通过研究发现,皮内针和刺激量较小、深度较浅的电针均能较好的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GLP-1分泌,同时可以改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根据《黄帝内经》记载:“十二经脉之络者,皆皮之部”,表明皮部与人体络脉关系密切,故赵芸芸等医师也选取掀针针刺的方式来刺激相关穴位,发挥通腑络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纠正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BMI指数的作用。[14]另根据现代研究表明,耳穴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的降糖效果,[2]故贾荣娟[15]在临床工作中以胰胆、屏间、阿是穴为主穴耳穴按压,脾胃虚弱配脾、胃,阴虚火旺配肺、胃,气阴两虚配脾、肺、肾,阴阳两虚配脾、肾、三焦,可明显改善患者体质指数、血糖以及血脂水平。司英奎[16]从《灵枢·经脉篇》:“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颌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发现应用养老穴诊治糖尿病的思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导致机体津液不足,出现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三多一少的表现。这说明患者机体津液代谢出了问题。而小肠“主液所生病”,故通过调理小肠经可以起到治疗本病的作用。养老穴为小肠经郄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调理郄穴可以快速调节各经络气血的不足、有余状态,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养老穴有很好的降糖作用。

3不足与展望

在临床上针灸治疗糖尿病确实有一定的疗效,主要有针刺、电针、艾灸、温针灸、耳穴压豆、耳针、揿针埋压等有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以适应消渴病病因病机的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17]但是针灸治疗本病的机制尚不明确,横向可比性不强、临床科研设计也不够完善,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支持,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临床研究,在不断提高针灸治疗消渴病疗效的基础上,深化作用机制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林育,王浩钰,黄嘉华,等.中医药调节胰岛β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0):156-158.
[2]陈震,郑传飞,游元鸿,等.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3):151-155.
[3]杨婷,杨晓晖.糖尿病的中医特色疗法[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642-1643.
[4]郑巧平,高正,郑昕.耳部放血联合针刺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调节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10):1152-1155.
[5]佟帅,吕海波,刘建桥,等.针刺降糖即刻效应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2):80-82.
[6]刘妤,苏伟,李佩芳.加用“脐四边”穴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6):22-23.
[7]何玲娜,赖祥俊,李林平.河车路温阳灸法配合命门八阵穴快针治疗糖尿病阳虚诸症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10):168-170.
[8]王风波,魏晓霏,唐明薇.高压氧联合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9,34(5):227-230.
[9]王文远,马忠立,毛效军,等.平衡针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血压血脂及作用机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10):65-68.
[10]杜亚萍,宋光耀,王富军,等.氧化苦参碱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16):2555-2561.
[11]李雪青,王金艳,孙薇,等.针刺肾俞五十七穴防治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8,46(1):90-93.
[12]冯丹枫.针刺俞原穴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1):26-27.
[13]张文奎,孙志.两种不同针刺方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77-79.
[14]赵芸芸,王凯,米佳.化痰通络理气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J].吉林中医药,2019,39(5):628-641.
[15]贾荣娟,等.干预治疗加耳穴按压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研究[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5,4(3):116-120.
[16]司英奎.针刺养老穴的降糖效果观察[J].糖尿病临床,2014,8(2):92-94.
[17]殷茵,刘志诚,徐斌.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6,11(11):2480-24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2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