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刺及中药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9 13:52: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多为青光眼后期继发而来,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青盲范畴,是以视盘色淡,视力逐渐降,甚则盲而无所见为主要特征的内障眼病。近年来祖国医学采用中医药特色疗法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已取得明显的效果,本文就针刺及中药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针刺;中药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李佳奇,陈艳.针刺及中药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36-237.

0引言

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是慢性进展性眼病,多是由患者自觉视力下降而发现,且外眼症候不明显,体征较少,《审视瑶函》曰:“夫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无缺无损,仔细视之,瞳神内并无些小别样气色,俨然与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见,方为此症”。本文就针刺及中药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研究进展做如下分析。

\

 
1针刺治疗

针刺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神奇的疗效。在青光眼及视神经保护方面,针灸也有其独到之处。以视力、眼压、视野、电生理、OCT等不同监测指标观察针刺不同穴位的疗效观察:杨旭娇等[3]以眼压为观察指标,研究针刺疗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采用远近配穴、上病下治的取穴方法,研究发现,针刺疗法对眼压影响方面,对开角型青光眼有效率可达到100%,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率为83.3%,青光眼术后的有效率为60%。说明针刺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各类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尤其对于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更为显著。王雁等[4]以视觉诱发电位为观察指标,研究针刺对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试验组针刺攒竹、瞳子髎、四白、目窗、合谷、风池、太冲穴,双侧取穴;对照组只需静养。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振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可以升高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诱发电位振幅。王研等[5]以视野平均缺损、视野平均光敏度及P-VEP为观察指标,探究针刺窍明穴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治疗组采用针刺窍明穴为主配合药物治疗,主穴取窍明穴[6],配穴取承泣、攒竹、睛明、球后、丝竹空、太阳、太冲、三阴交、光明,在药物治疗方面,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对照组采用与治疗组药物、剂量、方法及疗程完全相同的单纯药物治疗。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为7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窍明穴是一种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7-9]。李婷婷等[10]以即刻眼压为观察指标,探究“通经明目”针刺法对青光眼和非青光眼患者的影响。主穴取上睛明、上明、球后、承泣等眶内穴,配穴取百会、四神聪、太阳、攒竹、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针刺前及针刺后即刻测量眼压,自身配对比较针刺前后的眼压变化。结果发现“通经明目”针刺法对不同眼病患眼的眼压作用不同,适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慎用于外伤性青光眼,而对于非青光眼眼疾一般可以放心针刺,不用顾虑对眼压的影响。夏燕婷等[11]在临床通过“韦氏三联九针”治疗视神经疾病过程中发现,通过一联,近眼三针(睛明、承泣、上明)联合风池穴治疗视神经萎缩可改善视野敏感度,提高视觉诱发电位振幅[12]。二联,眼周透三针:即丝竹空透太阳、阳白透鱼腰、四白透下睛明,以横透法平刺进针。三联,可根据整体辨证选取风池、目窗、翳明、合谷、足三里、光明、太冲、行间、三阴交、地五会等,任取3~5穴,在临床上亦可以取得良好疗效。孙成成等 在针刺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中以百会、上睛明、球后、攒竹、风池、光明、足三里为主穴,肝气郁结证:配太冲、合谷、肝俞;气血瘀滞证:配内关、血海、膈俞;肝肾阴虚证:配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气血两虚证:配脾俞、三阴交、血海、养老。发现30次针刺治疗结束后,患者视力、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度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针刺疗法可不同程度提高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力,改善部分患者视野。刘彦等[14]在观察针刺臂臑穴对于青光眼M通路的影响中,指出针刺臂臑穴对青光眼组及正常健康组的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均有显著提高,其中针刺对青光眼组的视觉M通路的平移运动项有作用,而正常健康组针刺前后无变化,说明针刺臂臑穴对青光眼的治疗有疗效。

2针药联合疗法

以各种针刺治疗联合中药治疗:邹丽[15]以视力、视野、神经纤维层厚度为观察指标,研究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针刺对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的治疗作用。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甲钴胺治疗,中医组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丹栀逍遥散为主方,气虚者加黄芪;阴虚者加枸杞子;血瘀者加红花、丹参。针刺取穴足三里、列缺、承泣、阳白、百会、三阴交、光明等针刺,行平补平泻法。发现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中医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力较西医组明显升高,视野缺损值较西医组明显降低。说明对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实施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徐莉[16]以视力、视野平均缺损、P-VEP为观察指标,研究针药结合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的疗效。针刺取穴:睛明、球后、风池、内关;配穴:肝郁不舒型配太冲、合谷;肝肾不足型配三阴交、太溪;气虚血瘀型配足三里、关元。中药治疗口服养目丸(熟地黄、山茱萸、枸杞、何首乌、菟丝子、沙苑子、菊花、丹皮、泽泻、草决明等);散结明目胶囊(水蛭、蛴螬、壁虎、地龙、丹参、红花、川芎、三七、茜草、丹皮等),研究发现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超过70%,说明针药结合对于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治疗、稳定甚至提高患者视功能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

 
3小结

从上述报道中可见,针刺治疗经济实惠,便于操作;中药治疗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疗效显著;通过综合针刺治疗要比单纯针刺治疗或者单纯中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相对要比纯中医疗法疗效更佳。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此病的治疗,应在充分发挥祖国医学治疗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一方面,积极应用营养视神经的西药治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辨证论治,采取针刺、电针、中药(包括中成药)、相结合的方式,中西医相辅相成,在临床疗效上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林静.孙河教授青光眼视神经保护学术思想初探[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2]彭清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3]杨旭娇,赫群.针刺疗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3):142-144.
[4]吴鲁华,韦企平,何萍,等.重明益损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2):94-97.
[5]王研,陈春艳,孙河,等.针刺窍明穴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5):560.
[6]郭效德,周莹,王睿,等.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鼠模型神经可塑性相关蛋白MAP-2的调节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10.
[7]蔡萧君,王丽媛,赵晓龙,等.针刺眶内穴位结合头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志,2015,25(4):236-240.
[8]白晶梅,晋梅,杨继若,等.头针加体针治疗眼外展神经麻痹30例[J].西部中医药,2014,27(4):110-111.
[9]杨继若,杨侃,彭小兰,等.头针体针并用治疗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5,25(3):17-20.
[10]李婷婷,李志勇,高嵩,等.“通经明目”针刺法对青光眼和非青光眼患者即刻眼压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6,26(6):368-372.
[11]夏燕婷,孙艳红,韦企平.“韦氏三联九针”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处方思路[J].中国针灸,2019,39(3):79-81.
[12]闫晓玲,周剑,韦企平,等.针刺眼周三穴及风池穴对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4,24(2):93-96.
[13]孙成成.针刺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I临床疗效分析[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
[14]刘彦,李凯,王育良,等.针刺特定穴位对青光眼视觉M通路影响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0):60-62.
[15]邹丽.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76例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3):115-117.
[16]徐莉.针药结合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继发性视神经萎缩41例[J].中国针灸,2012,32(8):22-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2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