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6例,依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68)及观察组(n=68),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常规护理方案联用早期康复护理,分析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周腰椎曲度、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过程中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强化疗效,促使腰椎功能尽快恢复。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
本文引用格式:叶承艳,范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324-325.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最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病变之一,以腰腿部疼痛,或伴发下肢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先行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改用手术治疗。而在术后存在因腰椎失稳导致的持续腰腿痛等症状,故需在术后予以对症康复护理,以达到尽快恢复腰背肌功能,改善预后的目的[1]。本文以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6例为观察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方案,常规护理方案联用早期康复护理,分析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6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46-75岁,年龄平均(55.36±5.30)岁,病程2-8年,病程平均(5.33±2.56)年,单椎间盘病变者55例(L4-5者23例,L5-S1者32例),邻近双椎间盘病变者13例(L4-5及L5-S1者10例,L3-4及L4-5者3例)。观察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46-73岁,年龄平均(55.73±5.19)岁,病程2-9年,病程平均(5.57±2.81)年,单椎间盘病变者54例(L4-5者26例,L5-S1者28例),邻近双椎间盘病变者12例(L4-5及L5-S1者9例,L3-4及L4-5者3例),多个椎间盘病变者2例。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CT或MRI检查,且经手术治疗,病程均至少2年;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无凝血障碍,无骨结核、骨折病变,无肿瘤,无严重内科及外科疾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联合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术前指导患者掌握肌肉收缩,肢体锻炼方法。(2)术后1-2周内,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嘱咐患者尝试直腿抬高60°,到五点式及飞燕点水式等训练,鼓励患者在一定保护下尽快下床活动,比如直腿抬高60°,维持15 s,20次为1组,每日做3-4组;术后3-8周,逐步增加上述运动量,促使腰部、下肢活动范围逐渐扩展至正常范围内,或者通过后背贴墙的情况下屈髋屈膝、或伸背运动,每次维持5 s,10-15次为1组,每日做3组,提高腰背部柔韧度;术后9-12周时,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根据快走或慢跑,逐步锻炼;康复锻炼需循序渐进,切忌操作过极[2]。(3)持续监测患者临床表现,遵医嘱予以其营养神经及血管扩张药物,嘱咐其保持充足休息,夜间限制人流量,保证病房内安静,并保持地面干燥,少障碍物。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为治疗前、治疗后12周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及VAS疼痛评分;VAS疼痛评分,由患者自评,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 17.0为数据分析软件,经由(±s)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及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0.0903、0.3424、0.1312、0.1393,P=0.9282、0.7326、0.8958、0.8894);观察组治疗后12周腰椎曲度、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0467、7.8881,P=0.0028、0.0000);观察组治疗后12周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9580、6.6887,P=0.0000、0.0000),详见表1。
3讨论
手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式,能够迅速解除脊髓及邻近神经根受到的腰椎间盘压迫,缓解其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术中去除了部分椎体,或添加假体,使得腰椎在术后很容易出现稳定性下降情况,故需在术后加强锻炼,以此达到强化腰背部肌肉及韧带、稳定腰椎、缓解疼痛[3]、保证治疗安全的目的,有助于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予以循序渐进开展术后早期肢体锻炼干预常规术后护理,比如术前指导,术后鼓励患者尽快下床活动,并逐步开展腰腿锻炼,有助于避免局部组织粘连,促使整体功能尽快恢复,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2周腰椎曲度、VAS疼痛评分更低(P<0.05),而且其前凸指数及骶骨倾斜角也更高(P<0.05),提示联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提升腰椎恢复生理曲度效果更好,改善预后。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较小等,如有需要,建议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理迪,刘艳,王丽丽.早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9):1819-1821.
[2]张礼礼,毕霞.早期疼痛管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17):2715-2717+2720.
[3]徐好好,郑元元.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肠道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2):412-4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