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运用PDCA质控工具对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实施PDCA前(2017年10月)和实施PDCA后(2018年4月)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结果对比PDCA实施前多重耐药感染发现率0.22%,实施后多重耐药感染发现率0.09%明显下降,获得数据来源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采用PDCA质控方法,对加强多部门合作,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PDCA质控管理方法;多耐药菌;医院感染
本文引用格式:黄敏,颜小平.运用PDCA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现率[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291-292.
Using PDCA to Reduce 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 Hospital
HUANG Min,YAN Xiao-p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 City,Zigong Sichuan)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DCA quality control tool on reduc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in hospitals.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ases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in our hospital(October 2017)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April 2018),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was calculat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drug-resistant infection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0.22%),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drug-resistant infect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0.09%),and the obtained data sour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0.05).Conclusion PDCA quality control metho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rengthening multi-department cooperation and reduc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KEY WORDS:PDCA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method;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Nosocomial infection
0引言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iganisms,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MDRO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控制不当极易引发医院感染暴发[2]。MDRO感染也成为抗感染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MDRO感染逐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3]。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和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案[4],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测(Check)和处理(Action)4个阶段。我院运用PDCA管理方法以期提高多科协作能力,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实施PDCA前(2017年10月8/3692例次,干预前组)和实施PDCA后(2018年4月3/3401例次,干预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和同期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1.2判定方法
1.2.1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用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5]。
1.2.2判定方法
MDRO院内感染:在本院住院时间>48h发生的感染,或医院内获得,出院48h以内发生的感染。
统计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6]。
1.3方法
1.3.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2计划与目标(Plan)
针对我院2017年10月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0.22%,同比增加0.18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36个百分点的情况,召开了多重耐药菌多学科联系会议,由感控科牵头组织,检验科、药剂科、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重症监护病房和部分临床科室参与。与会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7]和根本原因分析法[8],将可能造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通过绘制鱼骨图进行了根因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绘制柏拉图进行要因分析,依据80/20原则,找出了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增高的主要因素。第一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多重耐药菌感染多的科室护理人员不足,未进行弹性排班,不能固定专人专管专护;第二是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医嘱下达不及时、标识不及时,无菌观念不强,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第三是监管力度不够,防控措施未有效执行,质控标准未及时更新;第四是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效果追踪不到位。根据统计分析的要因,再次召开多重耐药菌多学科联系会议,从计划、实施、检测和处理四个阶段制定了甘特图,提出了防控措施,制定了控制目标,将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降低0.1个百分点。
1.3.3培训与实施(Do)
1.3.3.1院感科组织了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的培训,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存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掌握。
1.3.3.2针对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护理部制定了人力资源紧急配置方案,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较多的科室进行了人力资源的调配和补充,保证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专人专护专管。
1.3.3.3针对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更新了更醒目的隔离标识;制作了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的表单;加强了对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消毒措施的落实及医疗废物管理督导检查的频率。
1.3.3.4针对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根据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方案,修订了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完善了多重耐药菌防控、手卫生考核、消毒隔离管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发挥多可联动作用,加强了考核。
1.3.3.5针对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效果追踪不到位的问题,设计了培训效果访谈追踪表格,对每次培训内容进行访谈、查看操作、问卷调查、试卷测试等形式进行追踪,对未能掌握培训内容的人员反复进行培训和效果追踪,提高了参培人员对培训内容的熟悉和掌握。
1.3.4检查与落实(Check)
由检验科每月收集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并计算出检出率,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查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每月统计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成立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学室、质控办、护理部及部分临床科室组成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多学科联合专家组,每季度对多重耐药菌检出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对失控状态和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加强了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的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较多且改进不力的科室,对科主任护士长进行了诫勉谈话,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1.3.5效果评价与改进(Action)
经过一轮PDCA循环管理,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的持续改善,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显著下降,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更加明确,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力明显提升,无菌技术操作和环境清洁卫生执行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有所提高。
2结果
对比PDCA实施前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由实施PDCA前0.22%下降至0.09%,达到目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医务人员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清洁卫生执行力有所提高,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小结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越来越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目前,MDRO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以综合干预为主,尚不能明确某单一控制措施或某特定组合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需用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9]。研究[10-11],表明,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原则,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实施全程监督,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明显降低。
本次研究PDCA实施前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为0.22%,在PDCA实施后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降低为0.0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中环境清洁卫生执行率由PDCA实施前55.6%上升至实PDCA施后的81.05%(荧光粉法),无菌操作技术执行率由PDCA实施前70.6%上升至实PDCA施后的95.16%(观察法),手卫生执行率由PDCA实施前49.62%上升至PDCA实施后的77.46%(观察法),三项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一个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12]。每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都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将发现的问题纳入下一轮质量管理,本次研究主要将PDCA质控工具运用于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过程中,强调多学科协作,补充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强调措施的落实,强化监管,使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呈现持续有效下降。
参考文献
[1]史庆丰,张静,刘玉岭,等.多药耐药菌定植患者进行隔离的辩证思考与探索[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0):1591-1592,1600.
[2]陈瑜,王春英,陈琳,等.多学科协作模式防控ICU多重耐药菌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8):2839-2842.
[3]Cassone M,Mody L.Colonization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in nursing homes:scope,Importance,and manage-ment[J].Curr Gep,2015,4(1):87-95.
[4]Wang LR,Wang Y,Lou Y,et al.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Springerplus,2013,2(1):14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6]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附件6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2015.
[7]朱新林.头脑风暴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9,3(9):104-105.
[8]雷金娟.鱼骨图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303-304.
[9]陈美恋,贾会学,李六亿.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及防控现状综述[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8(14):571-576.
[10]郭爱香,杨会香,王素凤,等.持续质量改进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1907-1909.
[11]荣丽娟,钟振锋,萧帼穗,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7):19-22.
[12]秦艳娥,钟慧,陈彪,等.PDCA循环管理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7,28(5):690-6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