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院质控小组的开展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9 10:23: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了院质控小组对于手术室感染预防的实践效果。方法2018年1至12月将院质控小组纳入我院手术室,分析对比纳入前(2017年1至12月)以及纳入后(2018年1至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我院在实施了院质控小组管理后,在手术室环境及安全、危重患者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急救药品及器械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院质控小组管理前,且手术室器械感染率和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率也显著低于院质控小组管理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院质控小组对手术室感染进行预防,可大幅度提升手术室管理质量,实现对手术室污染的有效控制,同时也能最大限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院质控小组;预防;手术室感染;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王爱华.院质控小组的开展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93-94.

0引言

在医院外科系统中,手术室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强化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手术室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手术室护理工作繁琐且复杂,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在无形中增加不良事件和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因此,强化对手术室薄弱护理环节的管理,更加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的手术室都纷纷开设了院质控小组,目的在于避免医院感染、提升手术室管理质量。我院于2018年1至12月将院质控小组纳入手术室,同时对护理流程进行改善,提升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8年1至12月将院质控小组纳入我院手术室,分析对比纳入前(2017年1至12月)以及纳入后(2018年1至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感染发生情况。本次研究共选取30名护理人员,包括男4名,女26名,年龄21-45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4名、护士8名。所有护理人员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在院质控小组开展前后一年各抽取患者200例共400例,以辅助本次研究,两个阶段所抽取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2018年1至12月将院质控小组纳入我院手术室,并对比院质控小组开展前后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感染发生情况。

1.2.1组建院质控小组:将所有护理人员划分为5组,每组6人,组个分别选派一名组长,建议由护理工作经验丰富(10年以上)、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管理能力的护士来担任。五个小组分别为常规管理小组、压疮管理小组、消毒隔离小组、护理文书小组、质检小组。其中,常规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按医院规定和标准,来划分手术区域,同时对手术室环境、急救药品标签、医疗器械摆放等进行检查,做好基础性护理管理工作。压疮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对危重患者、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术前已有压疮的患者压疮情况进行记录、评估和预防。消毒隔离小组,主要负责检查手术室空气监测、无菌操作、以及器械和敷料的清洁,并做好常规化消毒和隔离。护理文书小组,负责对手术室表格书写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文书档案进行检查。质量检查小组,负责对岗位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进行检查。

1.2.2对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护士长需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召集,共同分析手术室感染的风险因素,从环境污染情况、感染预防措施执行情况、人员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人员防控意识等方面入手,重点关注手术室消毒情况、消毒供应室卫生情况、重症患者抢救情况,同时也包括手术室医疗器械的存放、灭菌、消毒和清洁情况、敷料来源合法性、敷料的灭菌消毒情况、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医疗过程的规范性等,结合上述情况,对手术室感染的督导和预防措施进行制定。

1.2.3由专人进行检查和督导:对院质控小组制度进行完善,派遣专业的督导人员,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感染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违规事件等进行记录。

1.2.4评价方法:护士长要对院质控小组工作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同时判断出现的问题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以保证院质控小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护士也要定期的检查护理质量,以便于及时掌握质控内容。每月可召开一次质控会议,质控小组组长需在会议上进行信息反馈,及时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足,同时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

1.3观察指标。第一,对院质控小组成立前后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主要包括手术室环境及安全、危重患者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急救药品及器械等。第二,对院质控小组成立前后的手术室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具体如手术室医疗器械感染率、医源性感染率。

1.4统计学分析。研究应用SPSS 21.0进行参数处理,“t”和“χ2”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院质控小组成立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对比。院质控小组成立后,在手术室环境及安全、危重患者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急救药品及器械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成立前,差异显著(P<0.05),如表1。

\

 
2.2院质控小组成立前后手术室感染发生情况对比。院质控小组成立后,手术室器械感染率和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率显著低于了院质控小组管理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同时也会延长其住院时间,甚至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影响,使患者出现败血症、全身性感染等,危及其生命安全。对手术室感染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具体如环境因素、医疗因素、全身因素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直接增加患者生命危险程度和手术室感染概率。鉴于上述情况,强化手术室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够对手术室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同时也能大幅度提升管理质量,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概率[1]。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将4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个阶段进行研究,分别是2017年1至12月(院质控小立组成前)和2018年1至12月(院质控小立组成后),结果表明:院质控小组成立后,在手术室环境及安全、危重患者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急救药品及器械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成立前,差异显著(P<0.05)。且院质控小组成立后的手术室器械感染率和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率显著低于了院质控小组管理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

通过院质控小组的成立,不仅有利于骨干护士培养,同时还能最大限度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科室的专业能力和凝聚力。实践过程中,是由科室护士共同参与质控管理措施的制定,确保了整个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与此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对于手术室管理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3]。

综上所述,在医院手术室成立院质控小组,相比于院质控小组成立前,可大幅度提升手术室环境及安全、危重患者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急救药品及器械管理质量,同时也能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室器械感染率和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为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志辉,梁月连,关爱民.院感办联合护理部交叉查房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管理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4):1774-1776.
[2]高翔,周生敏,王娟.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水平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28-130.
[3]胡久军,邓盛微.县级院感质控中心对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举措和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8):187-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1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