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控制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9 09:27: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前期患者108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参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控制,研究组加强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干预前后SBP(收缩压)、DBP(舒张压)水平及健康知识知晓率、依从性。结果两组治疗前SBP、DBP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SBP、DBP水平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92.59%,依从率96.30%,高于参照组的57.41%、68.52%,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的作用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高血压前期;血压控制

本文引用格式:王学香.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控制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98+200.

0引言

临床对于高血压前期的判定标准为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90 mmHg,该类人群因无明显高血压症状,未及时引起患者重视,其发展为高血压的风险极高,且报道显示当前高血压发病率逐年飙升,高血压所导致的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中逐年增加[1]。我院加强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汇总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前期患者108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7.24±4.31)岁,血压异常时间3-12个月,平均
(6.82±1.26)个月;研究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7.29±4.34)岁,血压异常时间3-14个月,平均(6.87±1.24)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参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控制,研究组加强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干预:①健康知识普及: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疾病基础知识、危险因素及日常血压测量方法,告知其血压自我监测及饮食控制的重要性,提升自我保健主动意识和自律性。②饮食干预:告知患者及家属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对血压控制的危害,询问患者口味偏好后协助患者制定科学饮食计划,日常用餐以清淡为主,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粗粮,多补充新鲜果蔬,同时控制盐摄入量,少食咸菜或盐腌制品。③生活指导:定制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掌握呼吸调节、注意力转移等情绪自我调节方法,避免大喜大悲造成血压异常波动。④运动指导:鼓励患者进行日常活动锻炼,以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每次运动时间控制为30 min,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告知患者保持日常充足休息及睡眠。⑤心理辅导:鼓励患者日常多参加文体活动,叮嘱家属协助了解患者日常心理状态变化,告知其良好的心理情绪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性,避免不良心理情绪对血压造成的异常影响。

1.3观察指标。检测记录两组实施干预前SBP(收缩压)、DBP(舒张压)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干预后SBP、DBP水平。采用自制问卷随访统计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包含疾病知识、日常禁忌、血压控制、药物治疗等内容,10各项目共100分,分为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60-79分)、偏差(60分以下),知晓率为(优秀例数+良好例数)/54×100%。依从率调查问卷包含日常饮食、运动、睡眠、血压自我监测等遵医行为项目,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未依从,依从率为100%-未依从比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处理,(±s)表示变量数据,t检验;(%)表示无序分类数据,χ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BP、DBP水平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SBP、DBP水平均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依从率对比。参照组54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57.41%(31/54),研究组54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92.59%(50/54),对比差异明显(χ2=17.827,P=0.000);参照组依从率68.52%(37/54),研究组依从率96.30%(52/54),对比差异明显(χ2=14.370,P=0.000)。

3讨论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疾病,可造成动脉系统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损害,危险性高且根治难度大,多术患者需要通过长期口服用药保持血压稳定。研究显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等均是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高危影响因素,导致其进展为高血压的风险升高,给予及时有效的控制干预可降低患者发病率,提升生活质量[2]。

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作为辅助-教育补偿系统,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的计划性干预,降低患者病情进展风险。同时通过健康知识普及、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等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对待高血压疾病,有研究表明通过饮食及运动控制,高血压发生率可降低55%[3]。另有研究显示长期抽烟史及喝酒习惯也是影响高血压重要因素,通过纠正该种不良生活习惯,利于降低高血压发生率[4]。因此,持续性的干预指导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控制具有积极意义。但因其本身属于慢性疾病,对该病的治疗关键还在于患者日常自我保健及自我健康管理,方可达到稳定的血压控制效果。本次对研究组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SBP、DBP水平同干预前相比明显下降且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依从性高于参照组,表明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后血压控制效果良好,且疾病自我保健能力得到提升。陈小斌[5]在关于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控制干预的临床研究中,其同样对患者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血压控制效果良好,同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综上所述,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用于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控制的作用显著,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关宝辉.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压干预效果[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3):78.
[2]吴特.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干预价值评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9):173.
[3]王嵩峰.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压干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8,4(04):28-29+33.
[4]于海珍,于海霞.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血压干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925+1928.
[5]陈小斌.预防性健康教育指导在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情况中的干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1):271-2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1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