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HCV-RNA的结果。方法将筛选出的82份HCV-RNA抗体阳性血清标本进行检查,所有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下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检查率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明显(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应用于血清中HCV-RNA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关键词:HCV-R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准确性
本文引用格式:张念军.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HCV-RNA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185-186.
0引言
丙型肝炎病毒简称为HCV,它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病毒,是一种单股线性正链的RNA病毒。HCV的病毒形态表现为球形,其病毒体的直径最大不超过80 nm,丙肝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HCV的感染人数在全球大约有1.7亿,而每年HCV的感染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大约每年都会增加300~400万的新发HCV患者[1]。HCV感染后,患者的病情极易发展为慢性,且患者在感染后,患者的本身机体免疫力会急剧下降,若病情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容易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我国是HCV的高发地之一,大约总人口数中,有3.2%为HCV的感染者[2]。目前,HCV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患者在感染HCV后,HCV病毒会在患者的肝细胞内不断进行复制,导致患者的肝细胞结构发生病理性的改变,可导致肝细胞病变、坏死[3]。HCV的主要传染源是亚临床患者、急性临床患者、慢性HCV感染患者及携带病毒的患者,HCV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等。HCV-RNA水平能够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对比制定对症的治疗方式意义重大。本研究就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HCV抗体阳性的血清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的采集
本次研究选取的82份血清标本来自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的就诊患者,其中男40例,女42例,年龄为16~79岁,平均为(46.75±3.1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HCV感染标准,经检查HCV为阳性。采集后,将血清标本于-20℃进行冻存。
1.2方法
所有血清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专门的HBV核算扩增荧光定量试剂盒,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种检测法下的检测结果。
2结果
表1可见本次血清标本的HCV-RNA检出结果及抗HCV IgG的检出结果。HCV-RNA的检出阳性率为45.12%(37/82),抗HCV IgG的阳性率为76.83%(63/82),两者具有明显差异,且两种检测方式下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目前,HCV感染的诊断主要通过HCV-RNA和抗HCV IgG进行诊断[4]。抗HCV IgG是HCV感染的标志,但不能用以区分患者为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抗HCV IgG目前在临床主要被应用于筛查患者是否感染HCV,而并不能用于判断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是否存在或是否发生复制。而HCV-RNA能够确认患者是否为现症感染,它的检测结果能够直接反应出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及患者的病情程度[5]。荧光定量PCR检验法是由美国的一家公司所推出的,它通过荧光试剂或采用受过荧光标记的特殊探针对患者进行检查,该荧光染料能够标记并跟踪PCR产物,能够明确观察搭配患者的内部病毒的反应过程。它能够实现全程进行对HCV病毒的动态监测,连续不断地检测反应体系,且在此过程中,荧光信号会随着病毒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再通过专门的荧光定量检测仪可以分析出各样品的实时扩增曲线。大部分抗HCV IgG阳性的患者,其病毒内都会存在着病毒核苷酸HCV-RNA[6]。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在82例血清标本中,HCV-RNA的检出阳性率为45.12%(37/82),抗HCV IgG的阳性率为76.83%(63/82)。在63例抗HCV IgG的阳性患者中,其中有22例患者表现为HCV-RNA的阴性,引起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下:①该类患者经受过了抗病毒的治疗,病毒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而在检测时,患者的血清HCV-RNA的含量过低,含量低于了检测法的最低检测值,因而检测这类患者应当进行跟踪监测;②若患者之前未进行检查,导致抗HCV IgG存在体内的时间过长,已经属于既往感染类;③假阳性。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假阳性的影响,受患者自身因素的原因,可能采集的患者标本内本身就含有一些感染因素,导致假阳性的出现。尤其是患有类风湿的患者、接受过浓度较高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患者等[7]。同时,标本本身的差异也是导致出现抗HCV IgG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在血清标本的保存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标本的存放标准进行存放,而是直接置于常温中进行保存,常温保存的时间过长会导致标本本身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标本中受到细菌的污染,也会导致HCV IgG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有4例患者为HCV-RNA阳性患者,但其检查结果中的抗HCV IgG表现为阴性,主要原因如下:①患者本身可能正处于抗HCV IgG的窗口期。抗HCV IgG窗口期的持续时间可达到3个月,在窗口期的患者,机体内还未能形成抗HCV IgG的抗体,因而患者在发生HCV的感染后,即可检测出HCV-RNA的存在;②病毒变异株感染的发生,而在荧光定量检测法中,采用的抗HCV试剂盒缺乏抗HCV IgG的相应抗原,因而检测见过显示为抗HCV IgG阴性;③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感染该病毒后,通常都会出现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因此患者本身无法产生抗HCV IgG的免疫应答[8];④患者的血清标本属于ELISA的“灰区”范围,“灰区”的指血清的S/CO值约为1.0。在本次的血清标本中,有9份标本属于灰区,而在这9份灰区血清标本中,有2份的结果为阳性的HCV-RNA。有相关研究表明,当高值的阴性标本的S/CO值处于0.5~1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漏检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具有加高的准确性,为HCV的诊断及预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可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进行对症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勇,应莉,徐佳佳,等.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8,23(7):95-99.
[2]黎秋如,肖亮.联合检测血清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与丙型肝炎抗体(HCV-Ab)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31):151-152.
[3]孔丽,金萌,王卫真,等.TIPE2、Foxp3、CTLA-4mRNA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2):92-96.
[4]鲍丽静,焦志云,蔡炜,等.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的抗丙型肝炎病毒作用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J].肝脏,2018,23(10):73-75.
[5]Zhang C,Yang X,Qi Q,et al.lncRNA-HEIH in serum and exosomes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in the HC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ancer biomarkers:section A of Disease markers,2018,21(3):651.
[6]刘娇,王川林,古雪,等.HIV/AIDS患者与HBV、HCV共感染对外周血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影响的相关性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2):46-49.
[7]徐笑宇,张鑫宇,刘瑶,等.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NEAT1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9):1407-1411.
[8]郭飞波,韩利蓉,余卉,等.miR-143、miR-145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34(10):113-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