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以健康俱乐部为载体的社区健康自我管理效果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8 10:20: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以健康俱乐部为载体的社区健康自我管理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沙田镇2260例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129例)与观察组(11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均参与健康俱乐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以健康俱乐部为载体的社区健康自我管理效果,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推行。

关键词:健康俱乐部;社区;健康;自我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叶国祥.以健康俱乐部为载体的社区健康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99-200.

0引言

现代社区健康管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外不少研究表明,社区健康管理对提升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实用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住院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加强患者的健康管理,预防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健康水平,从而处理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和生理问题,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健康水平[1]。然而,时代在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慢性病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个体化、个性化,以健康管理为主的常规社区管理已逐渐满足不了慢性病患者的需求[2]。作为一名社区医生,只有秉承着“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慢性病管理,社区健康管理更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慢性病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东莞市沙田镇2260例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情况展开对比分析,汇报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东莞市沙田镇2260例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129例)与观察组(1131例)。对照组:男550例,女579例;年龄55-92岁,中位值(69.9±11.4)岁;病程3-22年,中位值(11.6±5.0)年;糖尿病患者2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5例。观察组:男551例,女580例;年龄55-92岁,中位值(70.2±11.3)岁;病程3-22年,中位值(11.5±5.2)年;糖尿病患者2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6例。管理之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各项评价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管理:对于患者的病情进行基本掌握与分析。由于所患疾病属于长期慢性病,合并其他病变后,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其他能力会下降,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其次,长期治疗经济负担较大,患者心理往往会出现影响,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安慰、鼓励及疏导的措施,了解患者的内心情况,此外,还可以向患者进行成功病例的讲述,改善患者消极、紧张心理,提高患者配合度。观察组患者均参与健康俱乐部:执行参与者登记制度,对各个参与人员进行电子档案的建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目前穗丰年站、民田站和立沙站均已开设健康俱乐部,俱乐部设有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栏,同时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俱乐部活动,主要包括专题讲座、心理指导、康复指导、示范教育以及病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举行12期健康管理活动以及12次学习实践活动。

1.3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②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运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ESCA)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③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测验,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

1.4数据分析。选用SPPS 19.0系统,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血压、血糖情况对比。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1。

2.2自我管理能力与心理状况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前的ESCA、SAS、SDS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

 
3讨论

现阶段,对于慢性病社区管理,往往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活动。但是,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方式由于无法频繁的举行,或是患者往往会因各种问题缺席,导致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并不能够有一个认知上的提高,同时,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评估不准确,对于患者情绪的变化或是服药情况的了解不全面,这导致其效果不佳,患者病情控制并不稳定,往往出现病情反复住院,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单位,在做好健康教育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慢性病社区管理的新模式[4]。健康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管理方式,作为医患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可以为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提供最佳的平台,对一些慢性病的管理和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对于疾病的心理状态,能够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效果,坚持运动,提高免疫力,减少患者住院率,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促进患者疾病控制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5]。

本研究通过比较常规的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和融入健康俱乐部的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管理后的ESCA、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以健康俱乐部为载体的社区健康自我管理效果,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张胜明,吴会东,王盛飞,等.三甲医院基于健康小屋的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8,11(14):186-187.
[2]白琼,陈跃芳,王光丽.社区健康管理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32(7):971-974.
[3]李彩霞.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与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25(63):12397-12397.
[4]孙海燕,汤晓峰,周丽华,等.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8):1062-1064.
[5]刘丽萍.开展社区慢性病俱乐部工作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1):195-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