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价以PBL法+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的教学改革方法在危重症医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实习的2013级5年制临床医学生60例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教学改革组和传统教学组。实习1月后,以出科考核(包括基础理论、病例分析、操作能力)及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见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学改革组与传统教学组基础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改革组的学生病例分析和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均P<0.05),而且问卷调查显示,教学改革组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实习满意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PBL法+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的教学改革方法适宜于医学生在ICU的临床见习,能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外,还增强了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对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重症医学;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杨立新,于朝霞,许华,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医学生急重症技能培养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364-365.
0引言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才需求给医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不但要求医学生具备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还要具备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科学研究能力及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1]。我们在培养医学生急重症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发现,实习生由于刚下临床,临床实践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心理恐惧,往往对危重患者无从下手,在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实习结束后,大多数实习生感叹自己的临床能力却没有太多的提高和收获。我们结合急重症临床的特点,将“岗位胜任力”要求的素质在教学中体现,教学中采用PBL法+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多种教学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培养急重症医学人才探索教学改革之路。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ICU实习的2013级5年制临床医学生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医学生都完成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教材的课堂理论学习,实习时间为4周。学生进入ICU后均接受入科教育(包括科室介绍、管理制度、接诊流程等)以及出科考核方式(包括基础理论、病例分析、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
1.2分组
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60例,保证两组教师、基础教材、见习病例和学时数一致。1月实习结束后发放教学效果反馈表,并对此种带教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传统教学组:以带教教师为主体讲解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回答医学生提问,最后由带教教师分析总结。操作由教师示范、医学生练习。教学改革组:对实习生采用PBL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方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3教学方法
PBL教学方式[2]:所有带教教师在给医学生授课前均进行系统性PBL教学课程培训。案例分析法[3]:带教老师选取典型病例,做成案例分析发到实习医师手中,根据病情介绍要求每一位实习医师阅读资料,复习教科书上相关内容,查阅文献,初步总结出案例中的问题,集中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对案例进行分析。带教老师引导实习生围绕案例思考,鼓励和启发他们对案例进行评判性思维,质疑并提出相关问题,同时带教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情景模拟法[4]:实习医师自行分配角色,在情景演练中,带教老师作为考核者,演练结束后,实习生进行相互评价,带教老师指出不足,并指导改进。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模拟技术创立高仿真模拟患者和临床情景来代替真实患者和真实情景进行临床医学教学实践的教育方法。
1.4评估标准
统一命题考试:实习结束后,对两组统一命题考试,统一阅卷。试题采取百分制,分为基础理论考核(50分)、病例分析考核(30分)和操作能力考核(20分)3个部分。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内容包括3个方面:(1)学习时间及获取信息的途径与能力;(2)教学效果评价:向护生发放教学效果反馈表,并对此种带教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①非常赞同,②赞同,③一般,④不赞同;(3)自我评价收获。问卷调查:实习结束时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当场发放问卷调查表,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表包括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操作流程三方面的内容。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分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学改革组与传统教学组基础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改革组的学生病例分析和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均P<0.05),见表1。问卷调查显示,教学改革组的学生学习兴趣和见习满意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见表2。
3讨论
岗位胜任力基本要素[5]:①临床医学技能与医疗服务水平;②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医学信息与综合管理能力;③医学知识运用与终生学习能力;④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⑤科学研究能力;⑥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基于医学教育目标要求,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急、重症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实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在多年的急、重症教学实践中,查阅大量文献,我们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培养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LB)+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急、重症人才培养中。PLB+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优点如下。
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急救教学中常用的案例分析法是指运用临床案例,训练实习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引导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假设、质疑、推理、反思讨论,探究客观事实,挖掘其潜在的智慧和能力,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够贯穿问题,使得实习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去解决问体同时也能激发实习生的好奇心,调动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实习生会主动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让老师提问。
情景模拟演练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应急能力[6-8]。在演练过程中进行急救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对突发意外事件的应变与处理能力,强化了学生急救意识。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随时会发生病情变化。将急救场景展现在实习生面前,营造真实紧张的气氛,学生身临其境,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忙而不乱,合理分配任务。技能训练中由学生根据题签模拟病患,辅助查体按标准化设定,要求参训学生做出病案分析及简要治疗过程,并将其纳入到训练及考核内容当中。
有利于实习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实习生刚接触临床,对整个临床环境陌生、胆怯,不知道怎样或者是不敢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注重人文基础,重视临床实践中的人际沟通能力,了解医患关系,注重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培训及与真实模拟病患的交流,可以使实习生初步从语言、手势和表情等方面掌握了人际沟通的特点及沟通技巧,了解与病患沟通中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原则,场景更加真实化。情景模拟教学法将其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主张结合语言、培养思维的准确性,通过场景设计培养护患沟通的形象性,在这一过程中,实习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无形的锻炼。同时整个抢救过程不能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必须依靠团队合作,每个实习生要给自己定位,找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抢救。同时也让护生感受到护护、医护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秀军,欧阳乐,王丽雅,等.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研究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6):921-924.
[2]徐思成,王一,万秋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呼吸危重症医学见习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5):551-553.
[3]黄絮,尹培刚,易丽,等.王书鹏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结合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81-85.
[4]李娟.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2):134-136.
[5]胡海燕,李松,于洋,等.以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加强诊断学教学改革[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0):2589-2590.
[6]黄杨.基于重症医学教学中的思考[J].医学教育,2018,18(2):175-178.
[7]刘文华,韩秋媛,李文志,等.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本科教学现状和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4):55-56.
[8]王文磊,李芳.重症医学临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8):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