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药房抗菌药物处方100例,100例中,药师干预50例,未干预50例,对处方信息以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对两组即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以及药物联用情况。对两组药物使用的合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显示,干预组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头孢地尼,其次为左氧沙星,而未干预组的药物使用最多的为左氧氟沙星,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预组药物联用情况优于未干预组,其中,干预组(单用28例、二联用21例、三联用及以上1例),相对于未干预组来说(单用15例、二联用23例、三联用及以上12例)连用情况更为合理。经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组的用药合理性明显低于干预组,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药房处方调剂进行干预后,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滥用现象,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药物联用情况,有利于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师干预;药物联用;用药合理性
本文引用格式:姚芸.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56-257.
0引言
经过60年的广泛抗生素使用,人类和动物来源的细菌性病原体对多种抗菌剂的抵抗力日益增强[1]。抗菌素耐药性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展:(1)细菌细胞壁/膜的通透性变化,这限制了抗菌药物进入目标部位的能力;(2)抗菌剂从细胞中主动流出;(3)目标位点突变;(4)抗菌的酶促修饰或降解;(5)获得被药物抑制的替代代谢途径[2-3]。许多细菌的抗药性表型是由于获得外部基因而产生的,这些基因可能对一整类抗生素产生抗药性[4]。细菌种群适应毒性环境的多功能性以及它们交换DNA的便利性,表明抗生素耐药性是不可避免的生物学现象,可能会继续成为慢性医学问题[5]。当前抗菌素的成功管理以及新抗菌素的不断开发,对于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免受细菌病原体侵害至关重要。不必要使用抗生素以及随之而来的抗生素抗药性(ABR)迅速增长是公认的对全球健康、发展造成可持续性威胁的主要因素。虽然ABR的根本原因毫无疑问是一般的抗生素使用总量,但受到几个相关因素影响的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是主要的促成因素[6]。为探讨研究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选取我院2019年1
月至2019年10月的药房抗菌药物处方100例,100例中,药师干预50例,未干预50例,对处方信息以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对两组即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以及药物联用情况。对两组药物使用的合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药房抗菌药物处方100例,其中,药师干预50例,未干预50例,对处方信息以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1.2方法
干预方法:医院管理人员依据《处方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对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告诫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执行。主要包括药师收到处方以后,认真审核处方药的剂量、药物之间的搭配连用情况,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药房配药严格把关,避免药物重复给予现象,调配结束后,将药物给予患者,指导患者依据说明合理用药。对于药方的来源、患者资料以及用药量和药品的性状进行核对,若发现有不合理现象应该立即进行核实,与上层药师或医生进行沟通与协商。
1.3观测指标
对两组即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以及药物联用情况。对两组药物使用的合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若为计量资料,则选用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则选用2检验,等级资料则使用秩和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
经过统计分析显示,干预组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头孢地尼,其次为左氧沙星,而未干预组的药物使用最多的为左氧氟沙星,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2.2两组药物联用情况
干预组药物联用情况优于未干预组,其中,干预组(单用28例、二联用21例、三联用及以上1例),相对于未干预组来说(单用15例、二联用23例、三联用及以上12例)连用情况更为合理。经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对比两组药物使用合理情况
未干预组的用药合理性明显低于干预组,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有效的、相对无毒的抗微生物治疗剂的发现也许是20世纪医学上最重要的进步。尽管在临床使用抗生素后不久就认识到了细菌对细菌的耐药性,但这些“奇迹药物”的谱图使一些人得出结论,赢得了一场关于传染病的战争。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发作早在早期就被认为是一种生物现象。但是,通过定期引入更新、更有效的药物,可以防止它成为医学问题[7]。对于当今可用的所有100多种抗菌剂,均已观察到临床耐药性。此外,已在每种主要细菌病原体中描述了获得性耐药性,其中许多菌株对多种化合物均表现出耐药性。现在很明显,任何易感的细菌病原体都可能发展或获得抗药性[8]。50多年来,多重耐药性决定因素的积累首次导致了不可治愈的传染病病例。过去六十年中细菌学的经验和进步使我们更加有能力认识到抗感染治疗的局限性,以及在未来需要保留抗微生物剂的能力[9]。我们还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了在存在抗菌剂的情况下细菌的适应性以及它们与遗传无关的微生物共有获得性耐药性的倾向。细菌抗菌素耐药性的增加是进化的结果,并且是自然现象。任何生物体,包括细菌,自然都包含具有不同性状的变体,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具有抵御抗菌作用的能力。这些抗性基因和机制在将抗菌剂引入临床医学之前就已经存在。抗生素抗性细菌已从加拿大北极高海拔地区的冰川深处分离出来,据估计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并从抗菌时代开始之前对历史细菌文化的考察中分离出来。在过去的50年中,抗菌剂在人和动物中的广泛使用通过增加施加在这些微生物上的进化压力而无意中加速了耐药性的发展[10]。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抗菌素耐药性问题,不断需要开发新的抗微生物剂,并且需要通过更好地了解适当的临床用途来提高其治疗效果。然而,从短期来看,明智地使用当前的抗菌药物至关重要。因此,在所有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必须继续确定,评估和实施预防策略和感染控制措施,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只有采取坚决的方法,才能有希望扭转耐药性增长趋势,并保持当前和未来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本研究探讨了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本研究显示,经过统计分析显示,干预组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头孢地尼,其次为左氧沙星,而未干预组的药物使用最多的为左氧氟沙星,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预组药物联用情况优于未干预组,其中,干预组(单用28例、二联用21例、三联用及以上1例),相对于未干预组来说(单用15例、二联用23例、三联用及以上12例)连用情况更为合理。经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组的用药合理性明显低于干预组,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药师对药房处方调剂进行干预后,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滥用现象,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药物联用情况,有利于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廖思晓,莫燕燕,王钦波.研究药房处方调剂中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8):99-100.
[2]周肖斐.分析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应用于药房处方调剂中的实际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6):185,188.
[3]唐洁艳.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254-255.
[4]Devasahayam G,Scheld WM,Hoffman PS.Newer antibacterial drugs for a new century[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10,19(2):215-234.
[5]陈归荣,陈丽思.分析药房处方调剂过程中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219-220.
[6]宗传亮.分析药房处方调剂过程中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2):191.
[7]McDermott PF,Walker RD,White DG.Antimicrobials:modes of action and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J].Int J Toxicol,2003,22(2):135-143.
[8]刘晶.药房处方调剂过程中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前后的变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4):232.
[9]周学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0):207-208.
[10]张建霞,戴作波.药房处方调剂过程中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172-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