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生存质量情况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之中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总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临床应用PCI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后使用循证护理能够保障术后预后情况,减少并发症出现,保障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之中大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PCI术;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朱莲.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78-279.
0引言
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之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类疾病在临床之中具有发病率、病死率高的特点,通常患病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表现相似于心绞痛,但更为剧烈,会伴随强烈的濒死感,甚至还会出现高热、恶心以及心律失常等表现,在临床之中PCI术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为了保障此类治疗的效果,应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很有必要的[1]。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 0 1 7年1月至2 0 1 9年6月于我院接受P C I术治疗的5 0例心肌梗死患者,据患者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12例男,13例女,年龄45~78岁,平均(6 3.1 5±4.99)岁;观察组中15例男,10例女,年龄46~76岁,平均(63.60±5.06)岁,P>0.05,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患者治疗前心电图出现动态性改变以及特征性变化,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90 min进行PCI治疗。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需及时进行PCI治疗,术后12 h内保障绝对卧床静养,协助一切生活所需,给予氧气吸入,并且要严密观察有无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的表现,手术治疗后还应当继续使用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应用,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循证护理准备:所有护理人员首先进行循证评定,建立循证护理小组,了解心肌梗死以及PCI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参考此类治疗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及应对措施,并且护理人员需要患者不同表现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2)术前护理:首先指导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呼吸、咳嗽训练,为术中依从性进行准备,择期PTCA术前晚饭后开始口服抗血小板凝聚药物,行急诊PCI或术前6 h内给药者,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若患者在术前使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应当将其术前停用3 d。
(3)术中护理;告知病人如术中有心悸、胸闷等不适,立即通知医生。球囊扩张时病人可有胸闷,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应做好解释工作。术中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注意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及血压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4)术后基本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复查心电图,同术前进行对比,对于术中穿刺位置需要进行压迫,以此减少出血表现,然后在进行加压包扎。
(5)术后评估护理:术前需要询问患者发病情况以及诱因,了解患者的患病时间以及用药情况,并且还应当从家族遗传、生活习惯、烟酒史、病史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等多个地方进行关注,如此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日常情况,为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6)术后心理护理:由于心肌梗死此类病症在患病后患者可能感知较为剧烈的疼痛感,并且心理具有强烈的濒死感,因此容易出现不安、恐慌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治疗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避免患者长期在不良情绪之中影响身体恢复增加心脏负荷。
(7)术后并发症护理:①血肿是较为常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4~24 h,因此在术后需要尽可能的下肢放直,并且在咳嗽或者用力排便时压紧穿刺点。经桡动脉穿刺者注意观察术区加压包扎是否有效,松紧度是否得当,监测桡动脉搏动情况。对于术程较长,使用较大剂量抗凝药的患者,术后延长压迫和观察时间;②血栓需要关注患者肢体皮肤、颜色以及温度,注意有无突然咳嗽,呼吸困难,咳血或胸痛等肺栓塞表现等,如若有血栓可能需要进行溶栓以及抗凝治疗;③尿潴留,术前需增加于床上排泄的能力,做好心理护理,可通过改变体位,局部按摩热敷,听水流声诱导等方法促进排尿;④低血压是PCI术后迷走神经反射造成的,多因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拔鞘管时刺激及拔管后按压手法过重,血容量不足引起,一旦发生迷走反射,立即快速静滴平衡盐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患者去枕平卧,头偏一侧,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材,随时准备抢救,在使用硝酸甘油的过程需要注意静脉滴注的情况,控制滴数;⑤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12 h,护理上应注意术侧手臂制动,避免活动引起出血,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肿胀。
(8))术后活动护理,术后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活动方案的制定,告知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功能恢复。稳定期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适宜的活动可缓解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提高活动耐力。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方式锻炼。
(9))术后饮食护理,术后患者应当增加水分的摄入,每次饮水以不出现腹胀为宜,术后4 h尿量在1000~2000 m L,以此保障造影剂的排出,减轻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饮食少吃多餐,不可过饱,多选用的新鲜蔬果,减少便秘可能。
(10)术后健康教育护理,在入院后便应当开始健康教育指导,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并且需要告知患者定时复查重要性。遵医嘱按时服药,巩固PCI疗效,预防再狭窄。
1.3效果判定
在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当对于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采用SF-36生存质量评分健康调查简表,此量表为普适性测定量表,分别从生活能力、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情况以及情感职能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并且护理人云还应当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如若出现应当即可进行治疗干预,并且将病症以及治疗过程均详细记录在案[2]。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干预后,观察组在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之中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总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详见表2。
3讨论
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心肌细胞出现长时间的缺血造成的严重表现,此类疾病的治疗重点通常在于改善临床症状,增加开通血管,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以及生活压力的影响,出现此类疾病患者的例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表现。PCI术即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技术将患者异常的冠状动脉进行疏通,保障血流灌注的治疗方式,是目前临床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式,虽然极为有效,但是时常伴随多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身心负荷。
在本次研究之中特别使用了循证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延伸以及发展,是护理人员利用科学有效的知识提出问题,结合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意愿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保障患者得到最为有效的护理效果,是站在循证理论的依据之中进行护理落实,保障护理过程中的有效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本次研究主要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三方面进行,然后细化到不同细节处进行护理干预,尽可能的满足患者不同需求,通过术前收集整理患者各项资料进行有效评估,然后根据患者个性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案,能够保障预后效果[3]。
综上所述,使用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极为有效,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可能,应当在临床之中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宫洁.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217-218.
[2]Pei-Ying Chen,Ying-Mei Liu,Mei-Ling Chen.The effect of hypnosis on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meta-analysis:hypnosis effect anxiety in cancer patients[J].Worldviews on Evidence-Based Nursing,2017,14(4):23.
[3]Mohamed Salah Eldin Zaki.The effect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on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end stage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on regular hemodialysis[J].Electronic Physician,2017,9(2):3857-38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