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在膜性肾病中的对比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6 15:19: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在膜性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住院治疗的膜性肾病患者120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将患者分为A组(UACR>300 mg/mmoL)67例,B组(UACR<300 mg/mmoL)53例。所有患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TEG检测和常规凝血试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常规凝血试验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和常规凝血检验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与常规凝血试验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两者进行综合分析能起到互补作用,指导临床抗凝治疗。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试验;膜性肾病

本文引用格式:赵翠,章可谓,斯兆斌,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在膜性肾病中的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101+104.

0引言

膜性肾病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1[1]。且40岁以下膜性肾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明显[2]。研究报道[3],膜性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且D-二聚体明显增高,其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增高,因此临床加强凝血功能和纤溶等指标监测是必要的。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是以图形的形式记录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纤溶系统等成分之间的动力学变化,可以描记血液凝固的全过程[4]。本研究对比分析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在膜性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住院治疗的膜性肾病患者120例(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100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9.0±10.3)岁。按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UACR)将患者分为A组(UACR>300 mg/mmoL)67例,B组(UACR<300 mg/mmoL)53例。排除标准:伴有血液系统疾病;伴重症感染、肝病、肿瘤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其中2 mL用于TEG检测,2 mL进行常规凝血试验:

1.2.2TEG检测指标包括[5](①反应时间(R值);②凝血时间(K值);③凝固角(α角);④血栓最大弹力度(MA);⑤凝血指数(CI值);⑥LY30)。常规凝血试验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D-二聚体(D-dinner〕、纤维蛋白原(FIB)。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l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TEG各项指标与常规凝血试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r进行相关性描述。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TEG、常规凝血试验比较。见表1。


\

 
2.2两组TEG与常规凝血试验相关性比较,见表2。

\
 
3 讨论

膜性肾病患者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存在大量尿蛋白和低蛋白血症,机体呈高凝血状态,血液粘稠易形成血栓性并发症[6]。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不仅降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还导致严重肾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7]。TEG是检测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可靠指标,能够监测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形成速度和溶解的全过程,对血小板功能、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结果不受肝素类物质的影响,是检测除血管因素凝血状况异常以外最敏感的方法之一[8]。临床最常用的凝血功能试验是能快速检查离体血浆和凝血级联反应中某一成分的变化。因此,常规凝血试验只能片段地、部分地描记凝血的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常规凝血试验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规凝血试验不能早期反映膜性肾病患者的凝血状态改变。TEG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EG能反映膜性肾病患者早期的凝血状态;TEG和常规凝血检验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EG与常规凝血试验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两者进行综合分析能起到互补作用,指导临床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1] 洪虹,李秀珍,徐文莲.膜性肾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2017,20(7):16-19.
[2]关金,生杰.肾穿刺活检6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4):1723-1726.
[3]高良云,翟晓玲,裘怡,等.不典型膜性肾病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征与病理改变比较[J].浙江医学,2017,39(19):1642-1645.
[4]易思华,林婧,罗强军,等.健康成人血栓弹力图参考范围的确立[J].西部医学,2016,28(2):266-269.
[5]陈冠伊,欧阳锡林,吴靖辉,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2):546-551.
[6]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0-960.
[7]贾利敏.不典型膜性肾病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相关性分析[J].陕西医学,2018,47(12):1528-1531.
[8]魏晓霞,王少明,庄捷.我院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6):135-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8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